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系统修复 生态先行丨长大学子赴内蒙社会实践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024-07-23 浏览:

为进一步了解黄河几字弯生态修复效果,感悟环境保护必要性,7月18日,长安大学赴内蒙古巴彦淖尔“内蒙古生态修复综合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李婉歆、李金洋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带领下,进行参观学习。

1000007815.jpg

实践队与项目组合影

观设施看湖泊,晓涵养之效。实践团队先来到了富有“黄河第一闸”之称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处,项目组负责人张思源详细介绍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参观和听取讲解,团队成员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奈伦湖,奈伦湖水质清澈,周边植被丰富,实践队员切实地感受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和重要性,实践队员于奈伦湖边进行垃圾清理活动,以自身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通过此次实地观察,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各种自然要素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正是这些自然元素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协调,才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1000007814.jpg

张思源为团队成员进行讲解

1000007816.jpg

团队成员进行垃圾清理

防风固沙护生态 坚韧意志存心间。实践团队来到了纳林套海。在这里,项目组向实践团队讲解了磴口县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战图,以及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防风阻沙锁边林带项目。项目的实现经过了十年艰苦奋战,最终建成了一条长308华里,宽1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通过此次的参观与讲解,团队成员深刻体会了“不畏艰难、负重前行、团结拼搏、敢于胜利、继往开来、永不止步”的308精神,同时对西部荒漠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返程时,团队驱车穿越乌兰布和沙漠,在此期间,团队成员注意到,沙丘之间种植了大量的草方格和植被,用以固定沙土,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展。同时团队成员也发现沿途的沙地上已经有不少新生的绿色植被,亲眼看到了荒漠治理的方式和成果。

1000007818.jpg

张思源为实践团队进行讲解

1000007817.jpg

沙丘上的草方格

本次参观学习,使实践团队将切身了解到当前一体化生态治理的成效,也更深刻感悟到生态修复治理永远在路上,实践队员将以自身实际行动将自身专业学习融入环境保护之中,为环保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