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领悟体会红色文化,传承抗震救灾精神与追求卓越工匠精神,2024年7月13日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四川汶川“丹岩巍巍青嶂尽,杖黎轻扣霞云中”社会实践队于假期汶川进行参观调研。汶川的旅程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灾难前人民的团结,也给我的大学生涯留下了宝贵而独特的记忆。
我们踏上汶川的土地,在岁月的长河中追寻过往的足迹。
时光静默,历史低语,在汶川震中遗址,时间的指针似乎凝固在了那一刻,每一寸土地都刻录着灾难的印记。残垣断壁间,我仿佛能听到那一日的哭泣与呼喊,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然而,就在这片看似沉寂的废墟之上,生命与希望从未缺席。瓦砾中顽强生长的新芽,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坚定步伐,都是对生命最真挚的颂歌。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首赞歌,诠释着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
图为长安大学学子参观地震遗址
红旗飘扬,精神不倒,在汶川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历经风雨而不倒。它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标志,更是人民心中的精神依靠。在灾难中,学校变成了废墟,但红旗却在瓦砾中屹立不倒。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像一首赞歌,鼓舞着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每当看到红旗在风中飘扬,人们都会想起那些曾经在这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想起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风过无痕,却动心弦,漫步于汶川映秀特大地震纪念馆,感受历史的回声与人间温情。纪念馆外,青山依旧,白云悠悠,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沧桑与今日的希望。每一幅照片、每一件遗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灾难中的英雄事迹和人间温情。那些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志愿者的默默付出、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如同闪耀的星辰,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这些故事让我泪目,也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每一份爱与关怀。
![]()
图为长安大学学子参观地震纪念馆
水波不兴,智慧永存,站在都江堰之畔,我与古人的智慧对话,感受千年文明的传承。岷江之水静静流淌,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古堰的渠水潺潺,仿佛在述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我凝望着千年不朽的水利奇迹,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古人的智慧不仅让这片土地免于水患,更滋养了天府之国的繁荣富饶。而我,作为后辈,也深感肩负起传承与守护的责任,愿这份智慧如同江水一般,生生不息,润泽千里。
雨后的薄雾轻轻笼罩着山谷,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大自然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土地上,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新的生活。
夜幕降临,星空璀璨。站在震后中学的遗址,仰望苍穹,思绪万千。灾难虽然带来了痛苦和损失,但它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团结一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铭记。
这段旅程,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以及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伟大。我将带着这些感悟和收获,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更加坚定的足迹。
愿汶川的震痕成为过去,愿新生的希望永远照耀这片土地。让每一颗心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慰藉。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