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一定要通过实践去感受理论的痕迹与温度,以实际为镜,行在当下。为了探寻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断的奥秘,感受长沙市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2024年7月19日,长安大学赴长沙“薪火‘湘‘传寻记忆,奋飞不辍怀赤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岳麓书院进行参观调研,实践队指导老师李晔、周文博与13名队员共同参加。

图为团队成员在岳麓书院入口处合照。通讯员 字子俊 摄
岳麓书院由官府捐资于北宋年间兴建,是党“实事求是”思想的策源地,也是开创中国教育史“会讲”先河的圣地,充斥着满满的“湖湘文化”。书院古朴的大门缓缓展开一副历史长卷,青瓦红砖历经“七毁七建”愈显历史的厚重,驻足于阶下,盛夏的清风携蝉鸣吹拂学子脸颊,这风该吹了百年,携着一位位教育大家的育人思想,穿过深宅大院,穿过历史长河来到学子们面前。
学子们穿过大门、二门来到位于中轴线中心的讲堂,悬挂于檐前的匾额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古朴苍劲的大字“实事求是”。从这里团队成员了解到,毛泽东曾于右手边第一间斋舍内居住,他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实事求是”的匾额,这是后来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具体的源头。此刻,在这里,望着匾额,“实事求是”的种子在每一位成员心中埋下。见识了伟大先辈的奋斗艰辛,长大学子也必将坚定地接过接力棒,在砥砺前行的路上“提笔描绘时代蓝图,奋发激昂宏伟壮志”。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堂学习。通讯员 田洪瑞 摄
漫步至讲堂内,正中的木制屏风上书写着南宋张栻书写的《岳麓书院记》, 文中写道:“侯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团队成员都对张栻办学的初心深感敬佩——不是为了培养获取功名和专门雕琢文字者,而是为了传道济民。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功利的,他是站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高度上的。作为青年学生,更应不负时代期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堂学习感悟《岳麓书院记》。通讯员 字子俊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朱张”画像前感悟“朱张会讲”精神。通讯员 字子俊 摄
彩画丹漆,亭楼灿文化。行至爱晚亭下,学子采访了书院工作人员,从交流中得知其自身就是岳麓区的居民,从小受到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长大后更想通过自身力量向大众传递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随后,团队成员还与西北大学教师、来此参观的其他游客进行了访谈交流,他们在访谈中表现出了对长沙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我对毛主席词中这句话印象深刻,来到长沙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里红色文化氛围的浓厚。”一位旅客这样说道。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是吸引游客来此参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为团队成员与书院志愿者交流访谈。通讯员 田洪瑞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游客交流访谈。通讯员 田洪瑞 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书院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岳麓书院是党实事求是思想的策源地,是开创中国教育“会讲”先河的圣地,是红色文化浸润下历经千年仍然“活着”的书院。它让学子们在感叹古人智慧与成就的同时,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积极调整心态,迎接困难,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