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工学子三下乡:前往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旧址“踏寻革命足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7-22 浏览: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两弹一星”精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2024年大学生“三下乡”“两弹一星”薪火传,“匠心筑梦”正当时实践团来到了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旧址,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深藏功与名的无私奉献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IMG_6868.jpg

参观学习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进行参观,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指挥中心地下载波室、配线室、通风室、指挥室、发电机房、配电室、人工交换室和电报室8个部分,了解到这里不仅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邮政局后院,也曾经是221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是一个以通信支撑和保障为基础的地下掩体,具地表9.3米,其作用是防止空袭而备用的指挥中心。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旧址的历史,了解到原子城211基地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面对西方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威胁,中国决定在金银滩建立核武器研制基地。实践团成员看到那一幅幅文字、一张张照片以及不同功能的房间和出现在房间里模拟当时备战指挥的蜡像,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岁月,再一次重温了我国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这个基地担负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任务,在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让实践团成员再次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巨大感召力。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不仅震惊了世界,也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IMG_6723.JPG

主题朗诵

实践团成员柳妙珍、李旭栋、陈蕾有感情的主题朗诵《扎根的奉献精神》。用诵读来讲述了“221基地”那段不平凡的历史,科学家们钢铁般的意志体现了对国家的无限忠诚,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为科学献身的人们,是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国家的盾牌,用牺牲让亿万的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感受那来自地下的力量,继续推动我们的科技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前进。

座谈交流

实践团成员与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到地下指挥中心是原子城的核心部分,用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主要负责通信联络保障和指挥职能。指挥中心的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其中魏世杰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印象深刻,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研发的先驱之一,曾经为了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二十五年,他的儿子因为他和妻子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们儿子的智力问题,之后妻子和女儿也有精神疾病,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直面困难……听着基地负责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禁让实践团成员流下感动的泪水。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感人肺腑,他们一辈子默默无闻,隐姓埋名,是他们在我们的背上钉上了钢钉,从此让我们的脊梁不再弯曲。接着指挥中心的负责人说了一句话令实践团成员们终身难忘,她回忆有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小孩来到了指挥中心,小孩童言无忌地说:“这个地方一点意思都没有”,基地负责人却告诉小孩说:“的确没意思,就是曾经那些艰苦奋斗的人们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才换取了今天我们有意思的生活”。

最后基地负责人告诉实践团成员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IMG_6822.jpg

IMG_6847.JPG

共建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原子城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旧址达成协议,举行了共建社会实践服务基地揭牌仪式。221基地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服务基地的建设,努力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好服务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到“两弹一星”精神,更加深刻的体会什么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伟大精神。此次红色工业研学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了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平台,为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这段辉煌历史,今后将更能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大力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更加牢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走进来,以服务祖国和人民走出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IMG_6857.jpg


责任编辑:黄杰
相关文章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