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传承成为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榆阳区,这片曾经见证革命烽火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榆阳区注重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寻陕北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陕北各区县开展“寻红色陕北足迹,谱乡村振兴华章”暑期社会实践团从补浪河出发,开启了他们的探索之旅。
实践团合照
第一站: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
实践团在这里感受到从沙漠到绿洲的转变。他们了解到,女子民兵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抗自然的力量,将荒芜之地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持。
实践团向当地居民开展调研
第二站:陕西塞上军旅文化园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在小小的军旅文化园中了解到了革命先辈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一站的体验,让成员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当地居民是如何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坚定了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决心。
实践团参观军旅文化园
第三站:季鸾公园
在季鸾公园,成员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公园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进一步印证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
实践团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
第四站:张季鸾纪念馆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张季鸾纪念馆。这里展示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张季鸾先生的一生。张季鸾先生的事迹激励着成员们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通过这次陕北之旅,成员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在实地体验中锻炼了能力,收获了成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团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他们的行动和收获,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红色文化传承和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