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秉千秋古语·承万载国人 | 长安大学赴毕节暑期支教队大力推普

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童心启航· 2024-07-22 浏览:

为了乡村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7月21日志愿支教队围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在贵州平原村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实践调查。

image.png

支教队员们走访调研

“说好普通话,既是响应国家号召,更是增进民族交流、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支教队员一边强调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一边对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现状进行调研。支教队员们在村中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一位苗族的奶奶告诉队员,近年来普通话已经在深山中流行开来,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和使用。让队员们惊讶的是,在奶奶看来,普通话的推广势在必行,她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们全部进入学校认真学习普通话。奶奶的话让支教队员对于后续的工作开展充满了信心。

image.png

支教队员们采访奶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好、用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推普活动队员们根据村民的普通话水平,从发音词组对话等方面对普通话进行了详细讲解,村民们一边听着队员们的宣讲,一边对普通话的字词进行着反复的练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同时队员们也向村民说明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听完支教队员的话,村民们拥在队员们面前向队员分享着知道的方言与普通话互译,每一句苗话与普通话的翻译之间都充斥着学习的热情。随后队员们向村民发出倡议,鼓励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优秀宣传员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带动家人和朋友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推广普通话,并呼吁大家注意语言要文明。

午后,斑驳的阳光投射进教室,支教团队正忙碌于黑板前,粉笔绘制出一幅幅富含教育意义的图画。他们严谨地绘制,将普及普通话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形象地展现给孩子们。黑板报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广手段,以精简的文字强调了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全国各族人民的纽带,是心灵相通的桥梁。同时,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色彩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兴趣。

image.png

支教队员们绘制黑板报

在绘制过程中,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积极互动,耐心解答疑惑,纠正发音,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黑板报的展示,他们对普通话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普通话。

随着黑板报的完成,孩子们聚集在黑板前,热烈讨论着新内容,彼此间的普通话交流愈发频繁,他们承诺将积极推广普通话。支教队员们深感欣慰,因为他们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此外,支教队还组织了诗朗诵活动,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在精心策划下,诗朗诵活动顺利进行。教室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支教队员们以满腔的热情和标准的普通话,带领孩子们朗诵诗歌。在朗诵过程中,支教队员们不仅注重发音的准确性,还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学习,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

image.png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诗歌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发音,努力发出标准的音节,一遍遍地改进,努力学习普通话,用标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次诗朗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普通话的发音和语调,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与力量,更加愿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表达,这令每位支教队员倍感欣慰。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支教团队成员们将持续不懈地投身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教学事业中,致力于帮助广大儿童青少年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如地交流和融入。这些队员们深知,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坚信通过普通话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进而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支教队员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发扬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孩子在家乡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普通话教育,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一条坚实的语言基础。在追求这一伟大目标的道路上,支教队员们将永不止步,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将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责任编辑:朱文庆 任耿博 魏宇博
相关文章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