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之水天上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流淌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息的文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河非遗,2024年7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数智传承黄河非遗团队来到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进行实地调研,用眼、手、耳、口等多感官近距离感受母亲黄河畔非遗文化的魅力。
观非遗展品
2024年7月9日,团队成员来到澄城博物馆参观馆内展品。澄城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五千余件(组),用声光电一体的现代技术展出了不少澄城刺绣、澄城花馍、澄城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品。馆内工作人员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热情地向我们介绍馆内的展品。其中令我们震撼的除了展柜里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排成阵列的七百多尊拴马桩。这些拴马桩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每一尊都各具情态。置身其中,仿佛在听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向我们慢慢讲述岁月的故事。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拴马桩和砖雕门楼一样,都是从当地百姓手中收购的,在百姓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地位。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砖雕门楼,说;“除了看砖雕,还要看砖雕门楼上的字和花纹,每个们楼上的字和花纹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驻足观赏,仔细查看。其实,不同门楼虽然文字、图案各异,但都表达了当地百姓和子孙满堂、和合向善的美好愿望。
![]()
团队成员参观澄城博物馆
捏澄城面花
澄城面花,俗称“花馍”,既是观赏的艺术品,又是可食用的面食,多为民间节庆的馈赠佳品,反映了澄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是澄城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手工艺品。2024年7月11日,团队成员来到澄城面花红云花馍传承传习体验基地亲手体验花馍制作过程。说明来意后,基地申红云老师表示非常乐意教我们做花馍。在老师的演示中,一团小小的面粉不到几分钟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团队成员看后跃跃欲试,纷纷拿起面团学着老师的动作捏。“看您做这小小花馍这么简单,自己做了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功夫!”制作途中,有些成员险些放弃,申老师一直鼓励大家并且一步一步教大家制作。做完后团队成员纷纷感叹:“老师做的小动物活灵活现,我这个怎么感觉营养不良呢?”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老师骄傲地说花馍曾作为国礼送给其他国家。当我们问及当下花馍现状时,老师说其实一般也就是像我们这样的高校学生会时不时来学习,购买花馍的人并不多。
![]()
团队成员学习制作花馍
听窑的故事
2024年7月12日,团队成员来到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听非遗传承人刘忠阳讲述地道的“黑珍珠”故事。尧头窑千年窑火烧出黑瓷传说,这里陶瓷烧制的传统手工艺品与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唯一性。尧头窑陶瓷器烧制的各个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各个匠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温度、釉色、浆泥的把控。每一件陶瓷器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原因,花色都不一样,每一窑都有可能开出“宝”。刘忠阳老师告诉我们烧窑的过程有七十多道工序,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多年来,刘忠阳老师也陆续带出了一些徒弟,他认为:“做陶瓷不只是为了销售,更主要的是想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而当今,真正感兴趣且愿意沉下心来学习的人并不多。当团队成员问及有没有想过用现代平台经济、直播等数字科技手段让更多人看到并购买尧头窑陶瓷,刘忠阳老师却表示一方面是他们不懂这些技术,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尧头窑的产量并不高,他一年只能出一窑,没有办法大规模售卖,而且每一窑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有些作品被自己视为珍宝,并不打算用于售卖。
![]()
团队成员访谈传承人刘忠阳
品水盆羊肉
澄城水盆羊肉是陕西特色小吃,以独特的美味久负盛名。2024年7月13日团队成员来到当地一家水盆羊肉店探访。一大早,师傅就已经熬上了浓浓的高汤,有顾客来时,师傅就开始将早已准备好的羊肉切成厚薄相同的肉片,把高汤灌入碗中,放置一会后再用漏勺将汤过滤,然后再次灌汤,最后撒入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水盆羊肉就做好了。水盆羊肉的一个灵魂伴侣是烧饼,可以从中切开放入羊肉和小菜,也可以掰成小块泡入汤中。团队成员品尝后都觉得羊肉口感软嫩,完全没有膻味,汤味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
团队成员探访非遗水盆羊肉店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博物馆中虽有现代技术,但与观众的交互性不够强,可以进一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对于非遗手工艺传承,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真正热爱非遗到愿意传承的并不多,另一方面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传承这些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投入的技艺。而纯正非遗手工艺因为其本身的制作特点,很难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业化;同时过于追求商业化也容易导致真正的技术缺失,使非遗丧失其真正的价值。总而言之,黄河非遗在数智时代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