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7月14日至17日,在研究生辅导员寇文娟的带领下,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队前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秀文化为主线,前往兰州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将“学、思、讲、做”有机结合,在行走间进行了一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思政课”。
图1 实践队合照
追溯红色起源,提振初心使命
7月14日至15日,实践队前往兰州市烈士陵园、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通过聆听讲解,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甘肃抗日救亡、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感悟“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行程结束之际,一行人在无数英雄先烈的注目下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初心使命。
7月16日至17日,实践队走进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气概和为民情怀,郑重宣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红军长征、过境天水的执着勇毅,实践队员有感而发,一堂基于天水大革命历史的微党课应运而生。
图2 实践队在兰州战役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图3 实践队在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学习
传递文化瑰宝,汇聚复兴力量
在兰州市博物馆,实践队员见证了金城兰州从马厂文化的久远到齐家文化的兴起,从汉唐时期的丝路要津、宋明之际的烽火渡口到现代都市的崛起与繁荣;在天水市博物馆,实践队伍了解到天水五大文化,见证丝路辉煌、佛教东传,源浚流长、百花齐放;伏羲庙中,实践队学习华夏民族人文先贤之一——伏羲的伟大功绩,散落在庙宇间的华夏元素与传统符号令一行人驻足观望,久久思索。
图4 实践队在伏羲庙聆听讲解
扬自强之精神,担时代之重任
7月15日,实践队与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支部交流共建活动,互相分享支部建设经验,并就“党支部特色亮点挖掘、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党建与科研加强结合”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会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兰州大学全国力学学科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兰州大学校史馆等地,学习兰州大学叶开沅先生、周又和院士等科学家及科研团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感悟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实践队员感叹:“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向前辈先贤学习,不负青春韶华,坚持潜心钻研,在科研学习中奉献青春力量!”
图5 实践队与兰州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交流共建活动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队员均表示,要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人、传播者,做好红色故事的记述人、守护者,把爱党爱国融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不负时代重任。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