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为掌握企业工作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春风化语 普润乡村”实践团于7月21日前往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陇原红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认为,“扎根成纪大地,凝聚推普共识”,参与企业推普调研,了解企业人员普通话现况并进行普通话推广,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普及九州,通达四海,话为良媒,心无阻碍。7月21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在与陇原红企业管理部工作人员的详细交谈后,双方明确了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流程,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具体了解了苹果贮藏、分拣、包装等生产线的详细流程。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营销是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互联网直播的销售方式,陇原红企业可以扩大销售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而做好普通话推广,能更方便陇原红企业进行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沟通渠道,扩大农产品流通覆盖范围。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静宁县陇原红保鲜加工产业园。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静宁苹果文化馆。静宁苹果从1955年的零星种植到2014年后100万亩以上的发展历程,这是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栉风沐雨的40年,是48万静宁干部群众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的40年。而静宁苹果,是百年贫困中48万静宁人民的福祉。
序厅内,一面浮雕代表了静宁苹果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厅展示了静宁苹果历史溯源、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获得的荣誉,及在苹果产业中助推产业发展的人物、单位、产业技术和深厚的苹果文化。静宁苹果拥有8张国家级名片,9个国家级荣誉称号,18项国家级大奖。站在荣誉面前,大家都深感发展不易。从1955年零星栽植到苹果产业发展的今天,以种植、储藏、保鲜、分拣、包装、品牌营销、出口、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往事历历在目,让成员们感受到静宁果农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和静宁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后,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苹果的发展历史,包括苹果的名称由来、简介以及种植历史。静宁苹果不止走向全国,更走向世界。静宁苹果在当地政府、160多家本地企业、广大果农的紧密配合下走向市场。当前,静宁苹果国内市场以成都、重庆、深圳、上海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以美国,尼泊尔,墨西哥等19个国家,静宁县现有外贸出口资质企业34家,截止2022年苹果出口达到一万九千二百五十吨。
接着,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静宁优越的自然条件,极其适宜苹果种植。由于苹果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臻选适宜的生态环境栖息,静宁苹果种植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且该地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土壤中主要为黄绵土,适宜的降水和充足的光照、舒适的空气和肥沃的园地土壤成为适宜苹果生长的温床。
活动最后,陇原红工作人员与成员们共同合照留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内容丰富,既学习了静宁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汲取了厚重的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坚定了信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回去后将进行深入总结,把调研活动切实转换为实践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誓言。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