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乐晗)为探寻先烈革命道路,感悟并赓续红色革命精神,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江西南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2日至7月23日依次前往了南昌舰主题园和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南昌舰主题园进行实践活动。刚踏上南昌舰,实践队员们就被其恢宏的气势所震撼,庞大的舰艇外表,是一代代中国海军的英勇写照。实践队员们从舰艇门口的讲解介绍中得知了这支伟大的南昌舰的光荣历史:南昌,在新中国历史中,它不仅是一个名字,还代表着中国军人浴血奋斗百年的不屈精神,传承着前辈先烈的不朽军魂。中国海军以南昌命名三代“旗舰”表达着对这座英雄城及中国军人至高情节的最高敬意。“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蕴含着“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的红色底蕴。“南昌舰”是传承也是启航。1986年起,南昌舰与南昌结下不解之缘,南昌市政府和南昌舰在蓝色海洋上书写两地的鱼水深情,携手打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文化,传承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美德。而如今的163号南昌舰凝聚着强大的爱国强军情怀,成为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在薪火传承中为红色印记带来新的注解,向世界展示南昌的名片。
实践队员们在南昌舰上四处参观,走进了舰艇的各个房间,参观了驾驶舱,会议室,弹火库,休息室,指挥处,装备库等,充分了解到了南昌舰精密的内部结构。置身于庞大的舰艇上,实践队员们向远处眺望即是赣江,在见证海军的光辉历程的同时饱览祖国无限风光。
图为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登上了南昌舰的舰首 通讯员赵亮 供图
第二天,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与文物跨时空对话,并且再一次对江西的红色革命历史进行学习。
实践队员们在2楼展厅参观了南昌红色革命历史,再一次学习了有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20世纪近代以来中国的主要战争。在字里行间的介绍中体悟江西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红色意志。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色摇篮”前的合影 通讯员王亚楠 供图
3楼和4楼的展厅则主要围绕“甲龙”“陶器瓷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陈列,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展品的同时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与阅历。那一座座形象逼真的恐龙模型,那一具具质地细腻的景德镇陶瓷,那一幅幅巧夺天工的风景画卷,那一件件吹影镂尘的锦缎布匹……无不彰显着江西本土文物的多样性与它们自身所焕发的无穷魅力。
图为全体实践队员与两位指导老师在江西省博物馆前进行合影 通讯员王亚楠 供图
作为青年一代,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完江西省博物馆后,自发感慨历史的变幻莫测与文物的丰富多样,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同时也落在了新一代青年的肩上。大家有信心去完成历史的光荣使命和文物保护的重大工作!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