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朱媛 屈美豪 张锦鹏)
盛夏秦岭腹地,二郎庙村风景如诗如画,青山绿水间蛙蝉交响。7月13日长安大学“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此,深入二郎庙村史馆,与村民共话变迁,见证环境蜕变之美。在时光的流转中,二郎庙村以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璀璨画卷。从昔日的落后小村到如今产业兴旺、美丽宜居、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二郎庙村用十几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变迁史。
产业振兴:多元发展,共织富裕网
十几年前,二郎庙村还深陷经济薄弱的困境,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生活困顿。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二郎庙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村里大力发展香菇、茶叶等特色产业,同时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休闲农业+”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先后打造出了“民心树”文化广场、欢乐农场采摘体验园、陕南茶馆、“山也居”民宿、“山也·椅子”露营地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利用青山绿水好“面子”赢得人气,加快多种产业融合发展补全“里子”,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如今,二郎庙村的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笑容也多了起来。
二郎庙村昔日建设情况
如今香菇基地、露营地特色产业建设
美丽宜居:绿满乡间,绘就新画卷
二郎庙村位于陕南,山水相依,却也常受洪水侵扰。生态受损、水土流失导致村民的生活质量难以保障。但近年来,村里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整治“五乱”,植树造林,河道清理,实行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清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让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绿意。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让二郎庙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畅通,便民设施的普及,让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了连接外界的桥梁,尽展宜居宜游新风貌。
二郎庙村基础设施完善优化
乡村文明:文化铸魂,弘扬新风尚
二郎庙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始终把文明乡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不断地丰富活动载体,实现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在长安大学的帮扶下建立了村史馆,村史馆作为记录村史沿袭、村落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村镇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村里还注重社会治理和民风提升,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了“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郎庙村村史馆建设
基层治理:和谐共治,共筑幸福梦
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二郎庙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等措施,村里实现了和谐共治的良好局面。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郎庙村成为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二郎庙村党支部书记王书晶同实践队员交流乡村治理方式及成效
二郎庙村的变迁,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昔日的闭塞贫困到今朝的路宽景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民风向上,二郎庙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未来,他们将继续携手并进,共绘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