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财学子在“天然氧吧”的碳普惠与文化传承之旅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024-07-28 浏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入手,造就美丽乡村,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碳路者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至23日赴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探索农村绿色发展路径,寻找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成功经验,以青春之名,绘就乡村新图景。

绿意的播种:碳普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

实践的序幕拉开,碳路者队来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景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队员们化身文化的传播者,将一份份调查问卷递交至过往游客的手中,以了解公众对“碳普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问卷之下,是人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与疑惑,成员们耐心地向游客讲解"碳普惠"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每个人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行为,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向游客和村民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他们行动起来,投入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

除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外,实践队还前往营盘镇朱家湾村、秦丰村、下梁镇等地开展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646份,问卷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碳普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有待提高,但大多数居民持有积极的态度,表示愿意参与“碳普惠”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68B7BD2-058D-4714-B3A4-C8FE4AEDB0C1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合影 

042337C3-D018-452A-BCAC-3E21EE0A9E1D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在终南山寨进行问卷调研

木耳的诗篇:秦丰村特色产业的探寻

“碳”路者们脚步踏入了营盘镇秦丰村,这里孕育着独特的农业产业——木耳。徐书记作为当地发展的领路人,带领成员们参观了木耳种植大棚、木耳展厅、木耳加工车间。河边村头,61间木耳大棚整体排列,气势磅礴;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菌棒,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徐书记向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木耳的品种种类、生长周期、种植技术等。他讲述了大棚内恒温恒湿的环境是如何模拟自然条件,为木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空间。进入木耳展厅,徐书记细致地解读了木耳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经营,每一步都体现了当地农民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展厅内丰富的产品展示,不仅包括传统的干木耳,还有经过深加工的木耳制品,展现了木耳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在木耳加工车间,成员们见证了木耳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徐书记阐述了加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洗、干燥、分级的标准化操作,以及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学子们在这里聆听木耳的故事,感受着每一朵木耳背后所承载的希望与梦想。

image.png

图为徐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解木耳的加工过程

山林的对话:朱家湾村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度调研

在朱家湾村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怀抱中,“碳”路者队展开了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首先,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乡村振兴展厅,从牢记嘱托、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基层治理五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朱家湾村之“变”。随后,团队成员和毛书记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毛书记耐心回答了成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为成员们解疑答惑,同时也分享了朱家湾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故事。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村庄的了解,也为成员们提供了助力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实践队还参观了花锦园、阳坡院子等特色民宿,“外看五千年,内看五星级”,这些民宿在保留着古朴民居特色的同时,其内部设施和功能也能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让人眼前一亮。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朱家湾村的这些特色民宿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CB4F9444-41A3-483C-9555-7EDECF8DA673_1_201_a.jpeg

图为毛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述朱家湾村之“变”

207C8A7D-4B5D-4403-9FE3-E6139E8E0620_1_201_a.jpeg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朱家湾新村的面貌 

拓印时光:植物拓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实践队在公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印活动。团队成员先在公园里收集植物叶片,浸泡在加有明矾的水中,取出后固定在帆布包、手帕或团扇上。成员们挥舞着锤子,有力地敲击着,将大自然的色彩和纹理永久地定格在这些日用品之上。每一位参与者都在用双手和心灵去感知和创造,每一次敲打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每一枚植物印记都是对过去的回望,每一次拓印都是对未来的期许。青年学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份来自古老文明的馈赠,从而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拓印

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但“碳”路者们的绿色梦想却未曾落幕。他们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社会的土壤中耕耘,以行动之心,尽绵薄之力,寻找最真实的声音,书写绿色发展的未来篇章。


责任编辑:杨嘉怡
相关文章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