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与考验。在陕北大地,黄龙县和子长县作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重要区域,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价值,实现对其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陕北各区县开展“寻红色陕北足迹,谱乡村振兴华章”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4日深入黄龙县和子长县,期望通过实地调研,深刻洞察当地村民及游客对于陕北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的认知、态度以及参与状况,为陕北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子长县的瓦窑堡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级部委机关旧址。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2018年,该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它们生动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调研团成员王怡菲表示:“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决心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1 调研团同学合影
第二站,调研团同学走进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馆里的一张张照片、一把把椅子、简单的生活办公环境,无不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的革命故事。瓦窑堡会议“红都精神"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体现着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昭示全党上下,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奋力开启新征程,昂扬续写新篇章。调研团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访谈等形式全面洞悉当地村民及游客对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认知、态度及参与程度。当地政府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图4 调研团参观瓦窑堡会议旧址展览 图5 调研团参观瓦窑堡会议旧址展览
随后调研团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乡政府的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通过对当地管理部门的采访,得知前来瓦子街陵园瞻仰参观和接受教育的人数每年都在一万人以上;同时,陵园地理位置优越,通过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导览服务,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但部分设施老化,需要维修和更新,也成为凸显的关键问题。
调研的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子长市余家坪乡羊马河村。通过大量访谈,成员们得知羊马河战役周围村民会自发地参与到文物保护中,例如打扫景区卫生,维护景区的公共设施等。随后调研团成员与当地书记进行了访谈交流,在交谈中发现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等各种原因导致该地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利用,其根本价值没有得到完美体现。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研队深入挖掘黄龙县和子长县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探索如何将其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的乡村振兴机制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在实践活动的最后,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更多人对延安黄龙、子长县革命旧址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
为了深入了解铜川本地产业和文化对于铜川市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2025年7月14日,我跟随长安大学赴陕西铜川“红星映矿脉·青潮涌新城”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了铜川市的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和铜川花月荟,分别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深刻体会到了铜川各行业为铜
萤火照乡暖东川, 青春担当助振兴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履行青年社会责任,西京学院行健书院“萤火照乡·助老助学”实践团在指导教师张斌带领下,于2025年7月8日-14日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东川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为发挥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领域中排头兵和生力军作用,以青年之力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 年 7 月 11 日至 24 日,陕西师范大学“青烛助航”志愿服务队16名志愿者前往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移民新村,开展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