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一片黄土遍布、山峰耸立、沟壑纵横,完全算不上富足的土地,却在烽火岁月和艰苦建设年代,锻造出宝贵的“吕梁精神”。为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忆往昔红军东征·悟今朝吕梁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袁宁波的带领下,前往义牒镇留村毛泽东路居地、郝氏宅院、辛关镇黄河第一湾开展社会实践,围绕红军东征的吕梁精神和革命烈士吃苦耐劳的坚定意志进行深入学习,在这里,实践队员体悟到了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雪》的心境,通过古建筑的沉淀和黄河雄浑来感悟其中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
首先,队员们到达义牒镇留村毛泽东路居地和郝氏宅院。1936年2月21日晨毛泽东从陕西省清涧县西辛关渡河,在石楼县东辛关登岸,当晚率红军总部50余人路居于留村客栈,面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心怀将要解放全国的喜悦豪迈之情,创作出了《沁园春·雪》这首壮丽诗篇。
实践队参观毛泽东路居地
随后,实践队来到该县现存最完整、最庞大、最系统的清代民居——郝氏宅院。此宅院为清朝官吏郝升荣为自己建造的一处民居。实践队员从郝家人“强国爱民,永葆泰康”的家训中感悟报国情怀,从郝家人一代代的坚持与守望中感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吕梁精神,细读《郝府赋》,深切感受郝家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千古英明流后裔,万代雄风传子孙”、“风流人物今犹在,江山代有豪杰出”……这些摘录出自《踏雪游石楼义牒郝府》的诗句无不体现着郝家人代代传承的精神,让队员更真切地感悟到吕梁精神的内核,更深刻地把握艰苦奋斗这一伟大精神的深刻蕴味。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时任义牒工作团长的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并指挥行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及精神的传承不易,更加坚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无不感慨红色从未离开我们身边,革命的血脉永远在心中流淌。
实践队与郝氏宅院负责人合影
最后,实践队抵达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的天下黄河第一湾。在黄河河边驻足,隔河与陕西相望,从崖边俯视,西窄东宽,尾部饱满的河流如同裙带般环绕在山体这一悠然自得的“神龟”一圈,雄伟壮观而又清秀简约的极致美景,无不令人赞叹。黄河奇湾自古便为军事要地,沿岸有多处烽火台、碉堡、哨所遗址,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红15军团在此渡河,毛泽东率部由陕西清涧进入石楼,拉开了红军东征的伟大序幕。
实践队参观黄河奇湾
经过实践与学习,队员们深刻了解到红军东征的艰苦条件,他们遇山爬山,遇河趟水。“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在红军战士们身上得到鲜明体现,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一代以更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书写青春中国的时代华章。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