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一片黄土遍布、山峰耸立、沟壑纵横,完全算不上富足的土地,却在烽火岁月和艰苦建设年代,锻造出宝贵的“吕梁精神”。为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忆往昔红军东征·悟今朝吕梁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袁宁波的带领下,前往义牒镇留村毛泽东路居地、郝氏宅院、辛关镇黄河第一湾开展社会实践,围绕红军东征的吕梁精神和革命烈士吃苦耐劳的坚定意志进行深入学习,在这里,实践队员体悟到了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雪》的心境,通过古建筑的沉淀和黄河雄浑来感悟其中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
首先,队员们到达义牒镇留村毛泽东路居地和郝氏宅院。1936年2月21日晨毛泽东从陕西省清涧县西辛关渡河,在石楼县东辛关登岸,当晚率红军总部50余人路居于留村客栈,面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心怀将要解放全国的喜悦豪迈之情,创作出了《沁园春·雪》这首壮丽诗篇。
![]()
实践队参观毛泽东路居地
随后,实践队来到该县现存最完整、最庞大、最系统的清代民居——郝氏宅院。此宅院为清朝官吏郝升荣为自己建造的一处民居。实践队员从郝家人“强国爱民,永葆泰康”的家训中感悟报国情怀,从郝家人一代代的坚持与守望中感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吕梁精神,细读《郝府赋》,深切感受郝家人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千古英明流后裔,万代雄风传子孙”、“风流人物今犹在,江山代有豪杰出”……这些摘录出自《踏雪游石楼义牒郝府》的诗句无不体现着郝家人代代传承的精神,让队员更真切地感悟到吕梁精神的内核,更深刻地把握艰苦奋斗这一伟大精神的深刻蕴味。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时任义牒工作团长的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并指挥行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及精神的传承不易,更加坚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无不感慨红色从未离开我们身边,革命的血脉永远在心中流淌。
![]()
实践队与郝氏宅院负责人合影
最后,实践队抵达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的天下黄河第一湾。在黄河河边驻足,隔河与陕西相望,从崖边俯视,西窄东宽,尾部饱满的河流如同裙带般环绕在山体这一悠然自得的“神龟”一圈,雄伟壮观而又清秀简约的极致美景,无不令人赞叹。黄河奇湾自古便为军事要地,沿岸有多处烽火台、碉堡、哨所遗址,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红15军团在此渡河,毛泽东率部由陕西清涧进入石楼,拉开了红军东征的伟大序幕。
![]()
实践队参观黄河奇湾
经过实践与学习,队员们深刻了解到红军东征的艰苦条件,他们遇山爬山,遇河趟水。“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在红军战士们身上得到鲜明体现,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一代以更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书写青春中国的时代华章。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