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红丝带禁毒防艾宣讲调研团在宝鸡市谭家新村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西安思源学院 2024-07-28 浏览: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广群众和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心理预防能力,同步宣传最新禁毒防艾相关知识和政策,助力构建无“毒”社会,2024年7月22日,西安思源学院“红丝带”禁毒防艾宣讲调研团在宝鸡市渭滨区谭家新村及其周边街道,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禁毒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微风不燥,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持宣传资料,走进了谭家新村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院落。实践团队先行前往谭家新村周边街道及村庄开展进行禁毒宣传和问卷调查活动,采用发放禁毒宣传手册、街头采访、走访调研等形式,邀请大家填写禁毒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群众对毒品防艾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开展禁毒宣传宣讲工作的频率,询问他们对禁毒宣传宣讲工作的建议。基于当地对禁毒知识的匮乏,实践团还积极向广大群众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和禁毒文创礼品,普及禁毒相关知识,呼吁居民提高警惕,把禁毒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远离毒品,为禁毒防艾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a584dfe592af01f4aee9080decffa74.jpg

c890f5381166b079f308c23cf2d65dc.jpg

“红丝带”团队成员们在谭家新村周边街道开展禁毒宣传行动

走访调研结束后,在谭家新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社区,在这里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宣讲活动。活动现场,成员们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文创产品展示以及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社区的居民普及毒品的种类、危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预防防范毒品侵害等方面知识。满满的“干货”让群众们感受到非常受用,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毒屏障。

b1b8d5c4c7280518fa11554e31f3bc5.jpg

f2ea2964ff43ce4bed6ed0ce8eff6a6.jpg

“红丝带”团队成员们在谭家新村开展禁毒宣传行动

在宣传宣讲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在提醒广大居民群众要防范毒品的同时,也在一遍遍警示自己,他们作为宣传者,这一路最大的收获,是看着自己的禁毒思想和知识借此传播,而能不断地影响后来者。

7736ec4e449f12f3200cc9b8148bb6d.jpg

“红丝带”团队成员们合影留念

无毒青春,健康生活,禁毒宣传宣讲,思源青年一直在行动。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400余份、禁毒宣传手提袋60个,禁毒文创类礼品1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居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禁毒宣传氛围,加强了禁毒工作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为积极宣传国家禁毒防艾政策法规,构建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宋亚文
相关文章
西邮学子深耕作风实践, 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西邮学子深耕作风实践, 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Labubu现象背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Labubu现象背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乡间,展望未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乡间,展望未来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凤翔槐北村开展三下乡支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凤翔槐北村开展三下乡支教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