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理解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024年7月18日至21日,长安大学“互嵌共融促发展,同心同向共繁荣”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前往郑家庄、古生村、向阳溪村、佛堂村等四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在郑家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相七个民族的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村事坐拢来商量,大家互助奔小康”的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
图1 实践队与郑家庄讲解员合影 杨帆供图
古生村各族干部群众亲如兄弟,坚持生态优先守住青山绿水,突出特色抓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聚焦民生提升人居环境,强化自觉和睦乡风民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团结和谐发展之路。
图2 实践队员走进村民李德昌家 岳宗懋供图
图3 实践队员前往古生村科技小院参观学习 杨帆供图
向阳溪村的调研让实践队深刻感悟到文化交融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作用,文化的交融有效增强了白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4 实践队员与向阳溪村村委领导班子合影 杨帆供图
佛堂村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着力点,以跨界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农文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工作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图5 实践队员在佛堂村合影留念 岳宗懋供图
互嵌共融促发展,同心同向共繁荣。通过对四个村庄的调研,实践队深入学习感悟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历史印记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真正感受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加深了对“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接下来,实践队将全面梳理调研资料,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力争为更好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献智献策。
图6 实践队在古生村李德昌家门口合影留念 杨帆供图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