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早饭过后,实践队员们沿着一条黄土覆盖的通道,进入种植冬枣的坑棚,穿过暗门,霎时粒粒冬枣映入眼帘:挂在枝丫的冬枣外表圆润饱满,像丰满的绿宝石,它的表皮光滑如绸,在光线的映照下微泛着自然的光泽,闪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邀请人们前来品尝它的甜美。帮农户摘完枣后,实践队员也体验了一遍冬枣从田地到分拣打包装箱再到向全国各地发货的完整流程。劳动创造财富,实践队通过学习冬枣上市过程感受到了农民在劳动中所体现的坚守与热爱,使得每个实践队员都对农民这个职业更加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进村实践的深入,实践团队在上一年掌握村中房屋建筑、道路分布、产业机构等村庄基础设施情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建筑方面,村内建筑新老结合,既有现代化建筑,又保留着关中传统民居“土坯厦房”,更有两者结合形成的交接建筑;在道路方面,上一年实践队发现村庄主干道多年未修缮,已经破碎不堪,夹带着积水的严重情况,今年发现在去年实践队的建议下村子道路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去年破旧的道路) (改善后的道路)
同时实践队也有新的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村民们大多从事农业,少部分选择去镇上打工,主要农业又以种植果树为主,谷物较少。北贝村以冬枣作为主要作物,色泽光鲜而甘甜清香的冬枣是村内经济的重要贡献部分,而桃子、李子等则作为附带经济作物。
实践期间,测量队员在实践队长谭展航的带领下,开始对北贝村巷道进行测量用以比对前一年实践留下的数据,得出村庄一年的变化。此次测量主要以拍照,使用仪器测量得出的数据,与前一年实践队测量构建的3d地图数据进行对比,得出:2023到2024这一年内北贝村在村庄房屋建筑和道路数据方面变化不大,但是冬枣种植大棚在数量和种类上有显著增加,村民们种植冬枣,将种植冬枣所获得的收入继续投入冬枣种植,形成循环。
之后,实践队员们在村民桃园内帮助村民埋桃堆肥,同时在采摘桃子的过程中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北贝村相较去年在生活情况(主要聚焦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收入构成和子女工作方向,家中人员组成方面)上的变化,团队发现:随着近年来冬枣经济的火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村民返回乡村开始种植冬枣;较外出务工,依靠冬枣的种植出售,得到的收入更为丰厚,村民平均每户达十万元;
然而大部分村民的观念并未随着近年收入的提升而提升,在绿色环保、追求生活质量等方面仍停留在从前:如部分垃圾在道路随意丢弃,垃圾分类意识模糊,旱厕改水厕的接受程度不高。收入的提高并没有使村民居住的环境得到改善提高,而是趋向于流入县城,其中最普遍的行为是在县城购置房产。
“助力北贝村宜居宜产乡村的发展”不仅是实践队的愿望,需要实践团队的投入,最为主要的是村委干部观念的改变提升而带动影响村民观念意识的改变,这是迫在眉睫、首当其中的第一要事。
经过一天半的了解,在杨荔平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有以下总结:村民收入较好,但村内基础设施较差,村中存在大量污水乱排的现象,饮水、排水、垃圾处理落后,急需改善;村内应该通过牢牢把握种植冬枣的风口,实现村子经济腾飞,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在大荔冬枣的名号下扩大北贝村冬枣的名号,拓展参观与体验冬枣种植项目,实现农旅高度融合。在日后几天,队员们会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走访村民家内宣传垃圾分类节水资源海报的方式,用实际行动给予北贝村帮助,助力北贝村建设,为北贝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