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并传承咸阳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7月18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咸阳师范学院秦汉战鼓传习基地,近距离感受秦汉战鼓的魅力。
揭秘千年传承 走进秦汉战鼓
秦汉战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最初为秦军征战时鼓舞士气的鼓乐,分为出征、交战、凯旋三部曲,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来到秦汉战鼓传习基地的展览区,展览区内陈列着各种秦汉战鼓实物展示。传承人青年教师夏振宇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秦汉战鼓的历史典故,并说道,“秦汉战鼓的演奏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节奏感、力度控制、鼓点的稳定等,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摸索,也需要将内心的激情融入演奏中。”
共鸣战鼓声起再现秦汉雄风
参观完展览区后,实践团成员们在秦汉战鼓传习基地表演场地,欣赏了一场精彩的秦汉战鼓表演。表演者们手持鼓槌,随着激昂的鼓点起舞,展现出战鼓的韵律美,传递了古代战士的英勇形象和精神风貌。表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夏老师的指导下,纷纷上台体验战鼓的演奏。尽管初次尝试略显生疏,但同学们的投入和热情,仿佛与战鼓产生了奇妙的联系。他们挥动鼓槌,敲击战鼓,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了战鼓的新风采。指导老师李丹强调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对技艺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继承和创新,需要每位同学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同时,李老师还鼓励各位同学通过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程多种渠道接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继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流传承心得 感悟文化力量
在交流环节,咸阳师范学院青年学生李京学分享了自己学习秦汉战鼓的感受,他说道:“学习秦汉战鼓的过程虽然辛苦且枯燥,但是每当我亲自握起鼓槌,那阵阵鼓声如同雷鸣般震撼心灵,每一击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激发出一种无畏前行的力量。那些激昂有力的鼓点,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亲耳聆听到了古代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号角,热血在胸中沸腾。当鼓槌重重击打在鼓面的那一刻,我仿佛与悠久的历史对话,在不断学习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和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这份热爱深深鼓舞了实践团每位成员,纷纷表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青年力量,青年一代有责任也有能力,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秦汉战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实践团将以此次交流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继续秉承这份热爱和使命感,不断探索和实践,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