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张心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4年7月20日至7月25日期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谱好乡村‘三部曲’,奏响人民幸福音”暑期实践团来到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当地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荻港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图为在荻港古村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为实践团队介绍荻港古村与桑基鱼塘系统概况(陈硕涵 供图)
为感受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的独特魅力,成员们实地参观了获港村的“桑基鱼塘”系统。在与当地农户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队详细了解了“桑基鱼塘”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经济与生态方面的双重效益。农户们向实践团队介绍道:“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桑、蚕、鱼之间的有机循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显著提升了我们农户的经济收入,让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同时,该系统通过动植物的互养,构建了良性的生态循环,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关于桑基鱼塘系统申遗的调研中,实践团队了解到村民们持普遍支持态度。村民表示,荻港村桑基鱼塘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对当地农耕文化和生态系统智慧的国际认可。他们认为申遗不仅是对桑基鱼塘系统本身的认可和保护,而且有助于全面展示荻港村文化、生态、经济等多方面价值,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图为荻港村村民为实践团队介绍桑基鱼塘的申遗历程与生态效益(王彦轲 供图)
关于荻港古村景区开发的讨论,村民们分享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他们表示当前的旅游开发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实践团队通过与获港村村民面对面交流,细致地了解了村民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入来源及面临的挑战。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荻港古村民居,采访原住民老人(陈硕涵 供图)
调研最后,实践团队走进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章鸿钊故居三瑞堂,这里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建筑,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璀璨象征,更代表了荻港村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内涵。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荻港村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章鸿钊故居(陈硕涵 供图)
实践团队对荻港村进行深入调研,亲身体验,全方位的了解荻港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成就和挑战。团队成员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体现。获港村独特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生动案例,它保留了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精髓,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生态为根本,以科技为引领,以文化为支撑,积极探索提升乡村人民幸福指数的乡村振兴之路。”后续,实践团队将整理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荻港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启示。
图为实践团队于湖州市荻港村合影(陈硕涵 供图)
为探索水利工程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助力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8月23日,长安大学赴河南三门峡“崤函乡野振兴行·助农兴业青春力”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三门峡大坝开展实践调研,深入挖掘水利工程在灌溉、生态、产业联动等方面对区域发展的赋能路径。 在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鼓励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切实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相结合。8月18日至23日,长安大学赴河南三门峡“崤函乡野振兴行·助农兴业青春力” 暑
2025年8月上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队走进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实践调研。队员们带着专业仪器与农业知识,穿梭于连片的冷棚之间,在番茄间探寻农业生产的奥秘,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冷棚里的“生长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7月22日,长安大学“多彩民族伊犁情·绿电赋能丝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伊犁开展系列活动,先后走进红石榴社区参观铸牢中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教育振兴号召,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量”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趣味授课活动,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知识盛宴。 图 1有趣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