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陕西分队前往合阳县南沟村、黑池镇参观调研,从黄河沿岸村庄,再到无抗肉牛养殖场,调研团队成员亲自深入了解黄河沿岸乡村环境的改变,以及特色产业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青年人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7月31日上午九点,在南沟村党总支书记肖万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驻南沟村第一书记谭东明的介绍与带领下,团队深入了解了黄河沿线村南沟村人居环境情况。肖书记说,在他任职的这二十多年来,南沟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调研团了解到,南沟村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并有许多垃圾桶摆放在村子的角落,同时,村子在近些年引入了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污水不再乱排乱倒,而是集中收集后再进行集中处理。这对于村子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极大裨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黄河附近生态环境。在生产环境方面,南沟村在2009年第一次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为止,南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400亩,并且由政府出资进行土地平整,面积达到200亩。南沟村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全覆盖,部分耕地已实现无人机植保打药。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村民带来了便利。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沟村村民家中做调研访问
科技引领产业发展。7月31日下午一点,团队访问了位于合阳县黑池镇的陕西湛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到无抗肉牛养殖的发展情况。他们了解到,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是一家集肉牛养殖、新品种引进,养殖技术推广为重点,施行种养结合的企业。该企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个团队的常年驻守指导下,以生态环保、无抗养殖、绿色循环发展为目标,按自繁自养,扩大群体规模,走上一条“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的发展模式,将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相结合,利用回收的青贮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养肉牛,再将牛粪作为有机肥利用种植玉米,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该基地在黑池镇带动农户肉牛养殖产业,每年解决附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并使农户户均年增收六千元以上。公司负责人雷海艳强调,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立足实际,通过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发展路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图为团队成员在陕西湛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牛场
图为团队成员与陕西湛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对于此次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谭书记给出了宝贵建议。任何调研活动不能只浮于表面,应当坐下与农民朋友们促膝长谈,以心换心,这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此次调研活动有更加深入地思考,对基层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调研团表示会认真反思,谨记谭书记教诲,为更好地进行调研活动而努力。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