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工院环保实践:溯源南水北调工程,助力一江清水供京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06 浏览:

image.png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岩 陈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4年7月30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寻根溯源,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丹江源头第一村——闵家河村。

实践团在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的引领下,参观了村庄水利设施,走访村民,调研村庄生态水保建设现状,探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经考察了解,闵家河村建有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100个垃圾桶;建有多处公共浴池、环保厕所、文化健身广场,安装了36盏太阳能路灯。

image.png

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向实践团介绍本村情况

张志印副书记沿着河岸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闵家河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多年来所作出的努力。政策规范,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减少污染排放,严禁乱砍滥伐,停止开山采矿,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山林;专人专岗,设立专门水源监管人员以及河道清理人员,做好本辖区水利设施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对水资源的清洁和保护;制度监管,制定完整的水源地巡查保护制度、投诉举报制度。

image.png

闵家河村水源地巡查保护制度、投诉举报制度等公示牌

实践团深入村民群众之中,了解到守护南水北调清水源泉是闵家河村全体村民的共识与责任,村民们自发投身到水源保护的行动中,精心呵护每一条溪流、每一眼泉水。交谈过后,实践团成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实践公益行动,与水管员、村组志愿者们一同清理河道山路、捡拾垃圾,守护碧水青山,领略当地村民水源保护的执着与担当。发挥专业知识技能,为村民们宣传普及国家生态环保政策,尽其所能修理农用工具、家电,向村民们发放调研问卷,在亲身实践、调研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采访闵家河村村民

铺好绿色发展底色,开创生态发展新模式。张志印副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了秦岭农耕文化展室,这里展示着古老先民农耕时代用过的犁、铧、耙、耱、小推车、笼担、纺车、油灯、织布机等器物,秦岭山水乡村人民生计生活的农耕画卷渐次铺陈。

在闵家河村监委会主任张超的介绍中,实践团了解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为村民生计的主要渠道。村里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养殖,依靠秦岭丰富资源,贩卖、使用中药材(猪苓、苍术、柴胡、天麻、连翘)、新鲜蔬果(马铃薯、玉米、豆制品)等农产品,以品质高、纯天然无污染的优势打开销路,闵家河吃上“生态饭”,端起“生态碗”。

image.png

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带领实践团参观秦岭农耕文化展室

张志印副书记提起生态旅游兴致盎然,随即带着实践团参观了山腰处的许愿池与充满神话色彩的圆梦谷,讲解了汉高祖刘邦路过圆梦谷的传说故事;实践团考察学习了此处完整保留的梁坪客家先民们传统生活方式时的水打磨、人推碾、土法榨油等古老作坊。

闵家河村海拔高、气温低,树木葱茏,山川相缪,具备较为浓厚的民族色彩,生态露营、古老传说、民族特色、访古探幽,借助神话传说与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这是秦岭这方山水带给闵家河村的宝贵生态旅游财富。村里举办的秦岭山歌会、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村委会旁的健身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个别老年人在做着健身活动。

image.png

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带领实践团参观许愿池与圆梦谷

最后,实践团成员与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新展开座谈。王亚新书记为实践团讲解了当地发展的政策、现状,谈及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闵家河村采用“党建引领、党员主体、多元参与”的工作模式,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引导村民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唤醒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筑牢“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共识,塑造向善、向上、团结、文明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旅游业发展与高质量水源保护从来就不是矛盾点,山清水秀,我们才能发展起旅游业。现在还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村民游客环保意识,在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王亚新书记如是说。

实践团积极建言献策,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出结合新时代游客需求与心理趋向,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形成文旅吸引矩阵;通过新信息、新技术渠道扩大宣传,结合网络销售新模式,建立合作社、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卖点,尝试打开网络直播等热门平台销售路径。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为闵家河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产品设计独具特色的LOGO和宣传文创,帮助扩大知名度。

image.png

实践团与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新展开座谈

“一江清水供京津”,一方面是自然水源的清洁与可持续、“中央水塔”的守护与传承,另一方面是奉献精神的代代延续与全新阐释。实践团成员汲取精神力量,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观念传递下去,让一泓清水永远流淌,为大自然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image.png

实践团与闵家河村村干部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李岩 陈乐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