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交学子三下乡:借新媒体传非遗文化,助秦腔艺术现新生

西安交通大学 2024-08-09 浏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高一丹 潘雨霏)为深刻洞察秦腔文化的传承现状与挑战,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秦腔文化的破圈路径,西安交通大学“黄土之声”实践团于7月中旬前往陕西省宝鸡市进行了调研,致力于为新媒体下秦腔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贡献青春之力。

参观学习:了解秦腔传承历史

7月17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宝鸡秦腔博物馆参观学习。宝鸡秦腔博物馆于2024年2月正式开放,已成为保护、发展、弘扬和传承西府秦腔文化的新名片。通过服饰配饰等实物展出、图文介绍、多媒体交互等形式,成员系统学习了秦腔的起源、发展、传承与振兴,领略了其声腔与表演特色,体会到了秦腔文化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宝鸡秦腔博物馆

访谈交流:走近秦腔发展现状

为探究秦腔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状况及其所遇机遇与挑战,团队成员聚焦于剧团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宣传、创收、传承之间的关联,分别前往秦腔起源地凤翔岐山两地剧团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剧团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首站,团队造访了宝鸡市凤翔区人民剧团,并对团长王新让先生进行了采访。据王团长介绍,凤翔区人民剧团成立于1934年,历史悠久,近年来在维稳运营的基础上,正积极推广秦腔文化,如开展沉浸式戏服体验活动以吸引年轻人关注,打破听众老龄化的现状;又如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以拓宽秦腔的受众基础。目前剧团演出场场爆满。但与此同时,剧团发展也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演员和编剧人才的匮乏。这一困境既源自秦腔专业人才总量的缩减,又因基层剧团向企业化转型后,人才招募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则体现在新媒体应用的不足上。凤翔区人民剧团至今尚未开设官方新媒体账号,这无疑成为了剧团在宣传推广方面的一大短板,也正是剧团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凤翔区人民剧团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秦腔另一发源地宝鸡市岐山县剧团进行调研,采访了剧团负责人徐主任。岐山县剧团创建于1951年,隶属岐山县文旅局,在西府乃至关中地区颇有影响力。相较凤翔区人民剧团,岐山县剧团在新媒体应用上更为活跃。剧团于2024年1月开设了名为“岐山县剧团”的官方微信视频号及抖音账号,全网粉丝数突破一万。据徐主任介绍,剧团的每一次演出均会在上述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既拓宽了市场,提升了知名度;也激励演员提升演出质量。未来剧团也计划继续利用新媒体宣传,与文旅结合开展演出,以扩大秦腔艺术影响,推动其传承。

此外,两地剧团均提及了陕西省推出的省级平台“秦岭视云”APP。通过该平台直播“惠民演出”,既便利了观众,也惠及了剧团发展

问卷调研:寻秦腔传承方法

为分析不同群体对秦腔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评估新媒体对秦腔文化传承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实践队设计了涵盖基本信息、新媒体背景下秦腔传承现状与发展前景三大部分内容的调查问卷,线上线下同步发布,以获取更为全面的调研结果。

调研发现,宝鸡市区民众虽普遍知晓秦腔但了解不深,外地人更表示“听不懂”。而在秦腔发源地凤翔区、岐山县,民众了解度更高,观看频率也更高。这表明地区因素显著影响秦腔文化的认知度,其传播与影响力受区域和语言限制,尚未成为大众普遍娱乐方式。综合调查结果发现,将秦腔与游戏结合、利用直播和短视频宣传、进行趣味性二次创作能够有效提升关注,受访者倾向于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和B站等短视频与综合化社交平台浏览秦腔相关内容。因此,预期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秦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秦腔,作为陕西地区文化的璀璨明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秦腔艺术现状的深入剖析,更是一次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积极实践。团队成员以青春之名,肩负使命,用镜头记录,以笔触描绘,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秦腔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茁壮成长的路径。展望未来,随着科技与文化创新的紧密结合,秦腔这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古老的艺术形式将在新媒体的滋养下焕发新生,继续书写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土之声实践队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