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红色建军精神和增强爱党爱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深刻体悟革命路上先烈们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2024年8月3日,长安大学赴江西、福建“筚路蓝缕监军路,薪火相传中国魂”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瑞金参观学习。
实践队成员合影
正值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召开90周年,上午,实践队来到“二苏大”革命旧址群,红色政权的执政在这里萌芽。在文明实践点,实践队成员李春燕对成员们展开了一场生动的介绍讲解,让大家对“二苏大”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践队成员李春燕为大家展开介绍讲解
首先,实践队前往“二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大礼堂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寓意着红军永远驻扎在这片土地上。偌大的厅堂、逼真的场景,历史的厚重感迎面而来,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实践队成员们在大礼堂内瞻仰蜡像
然后,实践队来到了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料陈列馆,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学习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形成与发展。这是90年前我们党进行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探索和预演。参观完陈列馆,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之于我们党的重要性就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
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料陈列馆
下午,实践队前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设立八一建军节的决定也来自这间朴素的屋子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刻了解到当年革命领导人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艰苦。伴随着讲解员的歌声“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高······”,歌声斗志昂扬,革命领导人飒爽的英姿和工农群众的阵阵高呼仿佛映入眼前,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讲解员为实践队成员们演唱
接着,实践队来到了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的宝贵文物和史料,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与探索。1929年,为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召开了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立的根本原则,从红四军中开始实行,并逐步向全国范围内的红军推广开来,为取得革命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随着实践的开展,历史逐渐生动了起来,革命先烈们的身影历历在目。实践队成员张博文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以历史为镜,学史、明史、用史,古为今用,让红色精神在今天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实践队成员张博文为大家讲解
在参观的最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全国劳动模范——杨茂林先生。杨茂林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抢险救灾、无私奉献的故事。团队成员们在采访后,对杨茂林先生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做好事很简单,但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这是杨茂林先生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同样也是他送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实践队成员们表示,一定会向杨茂林先生学习,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一辈子好事。
实践队成员采访杨茂林先生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实践队成员们都收获颇丰,不仅是革命先烈们那份舍生忘死,为人民谋复兴、为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更被杨茂林先生舍己为人的那份“孺子牛”精神所深深感动,我们应当接过这些前辈们手中的火把,将火把传递开来,照亮整片祖国大地。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