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峥嵘岁月,孕育了可歌可泣的延安精神。为探寻延安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年爱国情怀,领悟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7月18日,长安大学“重温革命光辉历程·传承崇高延安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枣园革命旧址调研学习。重走伟人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
枣园旧址雕像
枣园又名延园,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枣园革命旧址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队员们在旧址参观学习
在枣园革命旧址,实践团队依次参观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故居,进入故居感受往时革命的奋斗岁月,通过墙上的旧时事迹感受中共中央党领导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毛主席在枣园开展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初心使命,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理念宗旨。
队员们在旧址学习交流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和价值所在,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队在枣园旧址前合影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