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擘画和美乡村新蓝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吴博 2024-08-07 浏览:

长安大学赴陕西黄陵“溯根华夏·和美乡景”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丁村“和美乡村”方案设计

8月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黄陵“溯根华夏·和美乡景”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师生齐聚长安大学小寨校区建筑馆,进行丁村“和美乡村”方案设计的集中讨论。

擘画蓝图,让和美乡景成为振兴大业中的亮丽名片

实践队师生针对丁村当前的空间布局、环境组织形式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精心筛选并列举了包括村广场、历史悠久的古槐树、以及充满特色的窑洞小院等在内的一系列关键目标节点。基于这些详尽的分析与归纳,实践队进一步明晰了“和美乡村”这一核心规划目标,并据此确立了整体规划方案的指导原则与设计框架,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1(10).png

实践队师生进行方案讨论

实践队员均对丁村的景观节点改造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一个下午就在这样如火如荼的讨论中过去了。最后,指导老师白骅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细心解读政府关于‘和美乡村’的文件和政策,做到有的放矢;抓住丁村的关键问题,把风景园林的营造景域和美好生活环境的优势发挥出来,把提升丁村的风貌作为我们的抓手,让和美乡景成为振兴大业中的靓丽名片。”刘子轩老师也说道:“方案里要有特色的运用乡土材料,体现出可持续性优势。”

解构乡景,找寻乡村画卷中的基因密码

怎样才能用风景园林学科助力丁村乡村振兴?在一步步的丈量,在一次次的采访中,在一句句讨论中,实践队找到了契合的方法。队员们通过解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识别、提取乡村基因以及乡村景观图谱构建,作为本次“和美乡村”方案设计的突破口。

image.png

实践队员绘制丁村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图谱

实践队从现状调研中识别出属于丁村的景观要素,并对其进行基因识别和图谱构建,构建阿党镇丁村景观基因信息链。在此基础上对信息链中的景观基因符号元素的空间位置进行标注,针对村落各处风貌提升点存在的问题,重塑原有基因、注入活力基因。实践队通过这种研判诊断方式,让丁村风貌提升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可以让“和美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路径,持续为乡村发展贡献良策、注入活力。

图片1(12).png

实践队师生设计手稿

以“和美”为笔,绘乡村新图,蕴藏乡村画卷中的基因密码为设计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房屋农舍错落有致,柏油路面干净整洁,门前庭院小巧精致……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一名实践队员憧憬道,届时四季花木常青,村庄风貌“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人与自然和合共居,一幅和美乡村的好风光实景图,正徐徐揭开面纱,跃然眼前。


责任编辑:黄健
相关文章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