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助力中国不断强大,新型农民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新型农民以农业为职业、专业技能水平高,推动着农业农村、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变革在新型农民的努力和智慧中悄然进行,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为深入体会新型农民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悟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变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小水滴们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9日赴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和镇巴区探寻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的秘密。
在此前的三日内,团队成员进行实践动员,在动员会上,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型农民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敢于创新实践,善于经营与管理,他们运用自己的新视野和责任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图为动员大会上小水滴合影留念
做好十足的准备之后,小水滴们前往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与王振西老师深入交流。王振西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农业变得更高效、更有前景。正如老师所言“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小水滴们理解了新型农民就是具有将科技融入农业的能力,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探索农产品的加工等等,通过这些途径农业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是从王振西老师详细介绍宝鸡农业的发展还是解答小水滴们的困惑,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位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倾情付出全部心血的职业农民身上散发出来的坚韧和耐性。
图为王振西老师为小水滴们讲解现代农业情况
图为参观农业基地近距离感受新型农民用汗水浇灌的成果
此后,小水滴们又前往镇巴区,在那里,张江红老师给小水滴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她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观念上的转变”,张老师认为只有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所以张江红老师带动其他农民一起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她一直坚持自己所说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小水滴们邀请当地居民填写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例如发放补贴、提供专家帮助等等。当然,在问卷中,我们还明确了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王振西老师和张江红老师是无数新型农民的缩影,他们通过科技和创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推动了乡村的振兴发展。
图为小水滴邀请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陕西宝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见证着一场农业的变革。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小水滴们走进真正的新型农民,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明白了如今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新型农民的崛起,他们不断拼搏,谱写着新时代的农业发展篇章。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