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家乡故事、传递家乡文化,7月16日至17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渭爱育梦赴黔川·携手啊嘎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李梦瑶为孩子们带来了两节以“童讲普通话,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普通话课程。
趣味推普 智趣横生
寓教于乐,寓乐于学。实践队成员李梦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文为媒介,将普通话推广有机融入其中,通过图画展示引导孩子们进行口部操训练和气息训练,完成正式教学前的“热身”训练。以此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的讲解方式,实践队引导学生爱上普通话、魅力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得以实现。
图为课堂口部操训练环节。田其涛 供图
字正腔圆 话中有情
实践队成员李梦瑶设置了一系列普通话技巧教学环节,其中以儿化音练习和模拟主持为主要模块。采用教师讲解、集体朗读再到个人展示的教学流程,使孩子们能在实际情境中自信大方、字正腔圆地表达自我、传递声音。随后,在课堂高潮部分设置了《彩色的中国》和《如果信仰有颜色》两首经典诗词篇目诵读环节。通过语调、节奏、情感的详细教学和解读,以及正确读音的示范和教导,使孩子们用普通话生动地诵读民族经典。
图为朗诵练习环节。宋子通 供图
绕口令行 趣味贯口
普通话课堂以趣味绕口令落入尾声。经过普通话情感、节奏等技巧的教学之后,实践队成员李梦瑶将所教知识巧妙融入绕口令中,让孩子们在贯口练习中回顾所学知识,在保证清晰流畅的基础上快速、自信地讲普通话、练绕口令。
图为学生展示绕口令。宋子通 供图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对于促进社会交往和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实践队成员将坚守初心,用行动绽放青春推普之花,用实践奉献乡村振兴,助力传承,一展佳话。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