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致敬非遗传承,对话非遗“守”艺人杨启良

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 2024-08-09 浏览:

为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弘扬非遗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长安大学赴四川兴文“非遗传承映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7日踏入了四川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对当地非遗传承人杨启良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为苗族文化的忠实守护者与传承者,杨启良先生以他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实践队成员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不朽价值。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杨启良先生合影

峰岩村是兴文县最大的苗族聚集村,苗族同胞超过92%。实践队抵达峰岩村村民会员会时,杨启良先生正在对当地儿童进行苗语教学。通过与杨先生交流,我们了解到杨先生自2017年至今每年暑期均无偿为当地儿童开展为期20天的非遗艺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苗语的学习、芦笙的教学、古歌的唱演、竹竿舞以及刺绣。杨先生表示,“苗语的传承最为可危,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缺少语言环境,即便是当地儿童主动参加暑期培训,但在学会后缺少使用环境,苗族人民也逐渐汉化,导致苗语逐步淡出视野。”杨先生深知苗语传承的重要性,他毅然决然地从自己的家庭做起,致力于在家中营造一个充满苗语交流的温馨氛围。他鼓励自己的儿女及孙辈在日常对话中尽可能使用苗语,以此让这门古老语言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焕发生机。通过这样的努力,杨先生不仅在家庭中播下了语言传承的种子,也为苗语的持续流传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image.png

 图为杨启良先生进行苗语教学

随后,实践队成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问题对杨先生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杨先生详尽阐述了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与传承的苗医药文化。他提到,他出生自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从小受到苗医文化的熏陶,青年时期成为了一名医生,在退休后重新开始整理古书,编写了《兴文县苗医药大全》,其主要内容包括200多种中草药的彩图详解以及望闻问切的视诊方法。这部作品的出版对传承与弘扬医学文化、推动医学研究与创新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杨启良先生交流讨论

杨启良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也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不朽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令人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投身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他们正在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生,让苗族文化继续讲述着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长大三下乡团队
相关文章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