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苗族人民当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长安大学赴四川兴文“非遗传承映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9日走进四川省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前往当地石李桃花景区进行调研交流。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园区工作人员合影
石李桃花景区所在地峰岩村苗族人口比例为92.2%,是四川省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村。景区是兴文县苗族节日、祭祀和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游客了解和探究苗族文化的绝佳之地。景区内特色农业、喀斯特地貌、民族文化等核心资源集聚,景观奇特,具有多个优质级资源实体,不仅拥有承载浓郁苗族文化的花山节、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石漠治理样板工程的石李桃花农业奇观、保存完好的立体喀斯特景观。景区各类资源原生性得到较好保护,资源实体完整,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通过生态园负责人杨成刚介绍,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峰岩村位于兴文县城南2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交通极为不方便,且因为家乡经济落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劳动力较少,家乡发展举步维艰;在与其交流中,实践队成员了解了生态园与景区交融发展的工作机制。园区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兴文县传媒公司进行合作,在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增加景区知名度、带货促进商品销售。截至目前,生态园种植桃李果树超1000亩,致力于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种植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生态园负责人杨成刚交流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生态旅游产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乡村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努力推动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