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巍巍宝塔绽光芒,滚滚延河润初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12 浏览:

历史如镜,初心可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2024年7月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延安探寻红色思想青年实践团走进纪念馆,重温这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感受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岁月,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这颗“红色心脏”。

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毛主席铜像气势恢宏。实践团成员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慢慢踏上象征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台入馆台阶。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国际友人在一起的雕塑,体现了革命领袖始终与群众紧密相连的理念。大家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展览内容。一件件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历史遗物、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一幅幅泛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是无声的历史,向实践团娓娓道来当年的峥嵘岁月。大家不时驻足观看,一起缅怀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1.jpg

图为讲解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一一介绍画像人物

第二天,实践团采访了一对老年夫妻,据了解,他们是十几年前在延安从事相关工作的公职人员,退休后便回到了武汉老家。如今,延安以崭新的面貌冲击着这对夫妻。进入新世纪,随着延安社会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前来。老人家感慨道:“在党的领导下,高楼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2.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前合影留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开新篇、启新程的征途中,延安精神始终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曾经,大家在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里激荡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向往;今天,大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斗力量。

责任编辑:孟云雁 陈俊沛 林屹轩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