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马铭悦)
8月1日至8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榆林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和榆阳区等地进行调研学习。
团队合影
初到神木站,实践团联系了地图软件勘探人员,成功解决了各大地图软件上无法搜索到神木站具体位置的问题。
地图上无神木站与出现神木站前后对比图
站内研究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神木六道沟的具体情况以及试验站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包括植被恢复、梯田建设、土壤赤水性试验、不同坡度坡面风蚀与水蚀研究等,其中许多技术都已应用在榆林水土保持实践中,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成员们根据各自学科的专业知识,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验中,并动手进行了双环入渗实验。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双环入渗实验
此外,实践团还采访到了神木站的博士生张倩,她向实践团介绍了神木站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等。她说:“神木站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如今的各类设施都很齐全,这点苦跟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苦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博士生张倩
走出神木站,实践团前往榆阳区展开了调研、宣讲、环保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将水土保持的理念带到学校、社区、街道、乡镇,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生态保护。
团队成员正在做关于水土保持的宣讲
实践后,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朱显谟院士28字方针的带领下,水保学子都将会牢记“兴农强国”的使命,始终怀揣一颗热忱的心,为水土保持事业而不断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