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024年7月16日,怀揣着对于“禾下乘凉梦”的憧憬以及对于“共和国勋章”袁隆平老先生的崇高敬意,长安大学赴湖南长沙“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于长沙市隆平水稻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隆平水稻博物馆通过展示了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以及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展厅综合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场景等多种方式展示。团队分别在科技厅、隆平厅进行学习。团队首先在科技厅进行植物的草本学习,水稻的了解有了多方面的拓展。当跨越到隆平厅前,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于自然科技发展的崇高的敬意以及艰苦奋斗的决心,袁隆平团队始终矢志不渝地去突破难关研究出新型杂交水稻,使国人都能够吃饱饭,并将中国技术自豪地传给国外。
在隆平厅的最后,撰写着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的光荣事迹,与其所展现出来的使命担当,一帧帧话语体现出了袁隆平老先生朴实而又追求科学的伟大一生,老先生曾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广大青年也要做好事,做人生的好种子,种好人生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华无实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图为 团队抵达隆平水稻博物馆合影
图为 团队成员在馆内进行视频学习
图为 袁隆平获得主要的国际奖励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