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观“大河之治”—西农学子赴宁夏开展黄河流域调研实践纪实

2024-08-15 浏览:

大河汤汤,华夏泱泱,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83-81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宁夏分队集体前往青铜峡水利枢纽、盐环定扬黄泵站、闽宁镇等地。在感悟大河之治的初心使命中,促进乡村振兴,奏响时代乐章。

探访黄河九渠之首——青铜峡

地处宁夏平原中部的青铜峡市,九曲黄河穿境而过。宁夏自秦汉开始,先后开掘秦渠、汉渠、大清渠等九大古灌渠,青铜峡更是被誉为黄河九渠之首。据队员们了解如今的青铜峡,在远程控制、智能化水位监测、流量监测、水量调度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化科学治水、管水措施下,自流灌溉的古灌渠焕发新生,为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有力保障。

实践队来到青铜峡水利枢纽,该枢纽是一座以灌溉、发电、防洪、排沙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极大提高了渠道供水的保证率,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为宁夏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输水工程主体由河西总干渠及河东总干渠组成,灌溉面积36.67万公顷,惠及万千百姓。参观期间队员结合自身水保专业知识,在水文站与其站长深入交流大坝建设多年以来对黄河水文各项数据的影响,并表示未来有意向加入黄河委员会为黄河治理贡献自身青春力量。

clip_image002.jpg

clip_image004.jpg

clip_image006.jpg

追随革命老区民生脚步——“盐环定”扬黄工程

盐环定扬黄工程主体位于宁夏,但同时惠及陕西、甘肃两省,其通过八级泵站将黄河水提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红寺堡区、甘肃环县、陕西定边县等地区。工程主要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工业用水短缺等问题。它绵延了123公里的蜿蜒渠道,伸向陕甘宁革命老区腹地,撑起了地方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百姓安康的生命蓝天。

实践队前往具有代表性的盐环定五号泵站,参观时队员们针对站长介绍的电机散热,泥沙对泵站电机磨损等问题,结合水保专业知识,提出“蓄清排浑”的方式,既能减少泥沙影响,又能改进电机风冷变为水冷,提高工作效率。在站长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30多年来,工程累计向革命老区供水20.5亿立方米,保障了40万人、90万头牲畜饮水,润泽42万亩农田,灌区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受水区从昔日的黄沙窝变成现在的绿家园、美家园,被当地老乡称作“生命大动脉”。因其发挥显著效益,获评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的荣誉。


clip_image008.jpg

clip_image010.jpg

clip_image012.jpg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探访“朱渠村”

接着,实践队来到吴忠市高闸镇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朱渠村港菜种植基地。近年来,两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村民们的口中,队员们了解到村内原来小而散的地块通过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变成了如今的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从“用得上水”到“用得好水”的卓越成果。同时,为深入了解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队也走进各户人家,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clip_image014.jpg

clip_image016.jpg

clip_image018.jpg

东西协作筑家园——闽宁镇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闽宁镇,参观镇史馆、光伏农业园区及葡萄酒全产业链,队员积极参与到当地助农电商直播中,为当地的葡萄酒、枸杞等特色农作物提出电商销售的新思路,同时呼吁加入“科技农作物,助力新发展”的口号来吸引更多买家为闽宁发展注入活力。

实践过程中,这个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小镇,建设时的艰苦过程让队员感到震撼。闽宁镇的脱贫事业起始于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带队来到宁夏考察,曾感叹道:“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闽宁镇成为了我国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对口扶贫协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它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倾注了闽宁两地人民的心血,是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个缩影。一路下来,队员们纷纷感叹道:“闽宁镇的成功在中国扶贫路上谱写了别样的‘乐谱’,为新时代敢于下基层的大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模板;让新时代的挺膺担当拥有了前人留下的‘底气’”

clip_image020.jpg

clip_image022.jpg

clip_image024.jpg

clip_image026.jpg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本次活动的最后,成员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足迹,来到吴忠市黄河安澜亭。“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宁夏之行时提出的殷切期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极大激励我们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热情,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

clip_image028.jpg



责任编辑:梦之海123
相关文章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科大学子三下乡:拾文化遗珍续千年文脉 聚青春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嘉亮)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行动,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非遗埙舍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 实践队于8月16日赴洛阳非遗埙舍 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队通过 对话非遗传承人、 学习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牡丹香坊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践行总书记关于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 “ 河洛文脉,匠心传承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5 日赴洛阳牡丹香坊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对话传承人及沉浸式体验,探索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洛阳市唐三彩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长安大学“河洛文脉,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8 月 13 日赴洛阳唐三彩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实践队通过专访国家级非遗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茶香里悟振兴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白河探寻春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茶韵兴乡”实践团走进安康白河县,循着“白河春燕茶”的清香,深入茶庄、茶园与生产车间,在泥土与茶香的交融中,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更在实践中凝聚起青年助力乡土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