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渭梦晋行时——长大学子同心助成长

长安大学 2024-08-15 浏览:

为了引导青年学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7月13日至7月27日,长安大学“学艺进乡村,渭梦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开展实践调研与支教活动,针对乡村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当地特色粽子产业文化等进行考察调研,并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723687207514.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抵达吕梁

渭梦晋行时——促进全面发展、共筑织梦童心

实践队一行人抵达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前青塘九年制学校后,与校长白艳军会面交流,确认支教事宜,并和孩子们进行初次见面。通过和校长白艳军交谈得知,前青塘村当地学生生源以留守儿童为主,学校面向1-9年级学生招生。学校目前共计三百余名学生,配备有科学实验室、无人机训练室等。

1723687825170.png

支教篇------支教队员和校长进行支教工作对接

团队抵达之后,受邀参加青塘村教育研讨会。在会上,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当地教育事业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并了解到当地教育发展方向,为后续支教工作拉开良好序幕。

1723687877484.png

支教篇------受邀参加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研讨会

此次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实践队重点开展了以书法、美术、音乐、手工等为主的特色文化艺术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当代艺术特色,寓教于学,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在孩子们心中播撒艺术的种子。面对初中年级的学生,实践队专门开设篮球和排球的训练营,让孩子们在燃情盛夏挥洒汗水,强健体魄。并对需要学业帮助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学科义务帮扶,旨在让孩子们切实体会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

1723687904825.png

支教篇------孩子们在上美术课

实践队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拾文思源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会面,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特色非遗文化讲座与趣味科学实验。两实践队携手为学生们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介绍,重点传播山西非遗文化,并让孩子们动手体会非遗拓印。科学实验课上,来自北航的老师手把手教授水火箭的科学原理,并带领孩子们在室外场地亲手放飞水火箭,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1723688166725.png

支教篇------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水火箭

振兴在路上——走访非遗传承,调研特色产业

在支教的同时,实践队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产业调研。先后走访了临县非遗麦饭石制作工艺传承人李根保,以及青塘粽子产业园,深刻认识当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重大成果。

麦饭石石磨作为临县的特色传统工具,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李根保老爷爷后,实践队员了解到他在2016年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时,便想到回来做小石磨产业,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而正是因为村里的重点支持,他于2020年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参加过“山西省第五届农博会”、“吕梁市第三届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实践队员认真听取了关于麦饭石石磨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独特功效的介绍,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723688214400.png

产业调研篇------实践队员和李根保夫妇合影

前青塘村另一项闻名的产业是粽子加工产业。团队成员赴临县青塘村粽子产业园进行深入调研和参观,了解和领悟青塘村在乡村振兴上所走的独特道路。

团队成员在产业园负责人高峰的带领下,从粽子产业园的创建历史开始。据介绍,青塘粽子扶贫车间术语劳动密集型扶贫产业,可安置低收入户为主的300余名工人就业。青塘扶贫车间以粽子为主加工特色食品,辐射带动安业全乡至临县全县发展粽子加工业,使之真正成为临县的致富产业、朝阳产业,占领北方名省粽子食品市场,实现“南有嘉兴、北有青塘”宏伟目标。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目睹了粽子从江米、黄米等原材料到生产的全过程。据介绍,“城南十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王氏迁临,择此而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这首韵文简练道出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制作青塘粽子的工艺也大致分为泡米、包粽子、蒸煮等工序。当地盛产的苇叶在粽子的蒸煮后散发独特的清香。而临县作为“中国红枣之乡”,能提供优质黄河滩枣。

1723688264571.png

产业调研篇------团队成员参观产业园区

前青塘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依托盛产苇叶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粽子加工产业,让 “青塘粽子”远销全国各地。依托粽子经济,前青塘村通过开发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而前青塘村的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当地学生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值得成为学习榜样。本次前青塘村的实地调研,让实践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远意义,切实加强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与体悟,引导新时代青年志存高远、立足基层,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而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让实践队员切实体会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为积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吴昊洋
相关文章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