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青年爱农情怀,练就青年兴农本领,助力数字农业发展,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聚力智慧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开展特色产业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民情,探索智慧农业的可行性发展路径。
7月18日下午,实践队前往狮子坪蝎子养殖基地考察,了解产业发展与系统使用情况。养殖户提到,由于东亚全蝎苛刻的生活习性,蝎子养殖一直是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而在建工学院的帮扶下,智控大棚系统的搭建运行解决了节能节水等问题,提供大量便利,收益显著增加,但蝎子存活率与目标值尚存在一定差距。
实践队随养殖户现场参观蝎子基地育种房、养殖大棚等,操作远程监控系统云平台,对传感器、阀门等元件进行校核调试。由于大风降雨原因,基地的2区14个大棚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后期需要进一步维护,提高产量,包括材料费和人工费在内的维修费成为一大难题。
图为实践队参观养殖基地
图为实践队员监测调试蝎子养殖系统
图为部分养殖大棚破损情况
图为实践队与蝎子养殖基地负责人合影
7月19日上午,实践队抵达青山镇花园村,与支部书记胡正祥等村支部委员交流会谈。谈话中,胡书记代表花园村对长安大学的帮扶援建表达由衷感谢,从搭建木耳基地、图书馆到建桥修路、收购农产品,涵盖产业帮扶、技术帮扶、消费帮扶等多个方面,并向队员们现场展示数字乡村系统。
实践队员在座谈过程中了解到,当地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包括近年大力扶持的特色冷水鱼产业、菌类产业、茶业,而资金和技术的缺乏落后依旧是最大的发展瓶颈。
图为实践队与花园村村支部委员座谈
图为指导老师调试数字乡村系统
图为实践队与花园村支部委员合照
随后,实践队跟随胡书记考察村内防汛防涝情况。由于近几天处于汛期,连续性强降雨导致路面泥泞不堪,引起塌方、落石、滑坡等灾害,防汛封路和疏散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想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落后、山林治理困难等问题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图为实践队调研花园村内防汛情况
在木耳基地内,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展示自然风干大棚和木耳储存仓库。农户种植的高品质木耳,属于皮薄个大的类别,品相一般但口感较好。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售价下降43%,产量甚至不到前年的一半。产量低、价格低的问题,使菌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现场调研,实践队发现,基地采用传统覆地膜的技术,存储条件和经验尚不足,晾晒大棚也均有一定程度破损。
图为实践队参观木耳基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践队克服降雨、交通不便等难题,深入农村基层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挖掘产业融合“新路子”,以青春之力吹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先锋号”。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