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柞蚕丝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25 浏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冠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乡村振兴,8月12日至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凤城市支农实践团来到了“柞蚕之乡”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户走访全面了解柞蚕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推动柞蚕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源远流长:历史印记与融合创新

在丹东市凤城市柞蚕丝绸博物馆,实践团见证了柞蚕丝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的演变。柞蚕产业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曾是宫廷和贵族的珍贵纺织材料。唐宋时期,柞蚕丝绸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明清时期产业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区划变更和柞园封育,全市柞蚕场面积锐减;经过多年的改造,如实行补植,种植紫穗槐串带等生物措施和闸沟等工程措施,柞园质量显著提高,蚕农逐渐从传统养蚕方式步入生态放养之路。

博物馆内的展品不仅记录了柞蚕丝工艺的演变,更是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其服饰艺术与柞蚕丝工艺的结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审美。这些精美的丝绸制品和精巧的织布机,不仅展现了满族服饰的历史渊源,更彰显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创新精神。



 

丹东市凤城市柞蚕丝绸博物馆(1).jpg

丹东市凤城市柞蚕丝绸博物馆

守正创新:丹东柞蚕丝绸迎来新繁荣

丹东柞蚕丝绸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但一代代丹东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攻克技术难题。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缫丝机,其技术创新填补了国际空白,为我国柞蚕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丹东市柞蚕丝绸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近年来,通过紧密结合传统生产经验与现代科技,丹东柞蚕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在柞蚕新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柞蚕病虫害防控、柞园生态建设、柞蚕放养技术及柞蚕良种繁育等研究领域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柞蚕业的主要科技支撑。

繁荣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齐推进

在深入探访丹东市凤城市地区蚕农的过程中,实践团不仅掌握了柞蚕养殖的精细技艺和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更深刻体会到了柞蚕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凤城市全市有5万人从事柞蚕放养,占农村劳动力的21﹪,随着蚕茧市场价格的稳步上升,蚕民的年收入已达到2至3万元,柞蚕养殖已成为丹东乡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当地农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当地的柞蚕丝绸服饰销售店,进一步了解柞蚕丝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店内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以柞蚕丝为原料制作的高档服饰和家居用品,这些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并成功打入了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国际市场,成为凤城市柞蚕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蚕农带领实践团观察柞蚕2(1).jpg

蚕农带领实践团观察柞蚕

销售店负责人热心讲解(1).jpg

销售店负责人热心讲解

各式各样的服饰(1).jpg

各式各样的服饰

 

深度对话:共绘柞蚕产业发展蓝图

实践团来到凤城市自然资源局和草河乡政府,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了柞蚕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柞蚕产业不仅限于缫丝织绸,而且在食品、保健、医药、日化及农业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凤城市柞蚕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条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广泛,是辽宁省柞蚕产业领头羊,常年蚕业产值6亿元左右。近年来,当地政府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双重目标出发,逐步优化柞蚕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第六批省级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生产格局,对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繁荣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地产业模式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意义。

 

实践团与工作人员合照(1).jpg

实践团与工作人员合照

实践团在草河乡政府合照(1).jpg

实践团在草河乡政府合照

在这次支农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柞蚕养殖的全过程,还与当地蚕农、产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当地柞蚕产业会朝着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冠蓉 刘彦宏 方歆煜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欧博自控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顺利

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欧博自控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顺利

陕西大学生网讯 (通讯员:杨宗龙)7月9日至11日,我校光刃出鞘,万物皆清实践团队一行4人赴西安欧博自控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以便携式激光销爆器技术优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研发一线、实地考察、户外实验观摩和技术交流,团队成员不

西安理工大学 “秦风楮韵” 实践队走进雁塔基层开展传

西安理工大学 “秦风楮韵” 实践队走进雁塔基层开展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民族智慧与历史记忆。为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生机,西安理工大学“秦风楮韵”实践队积极行动,通过深入校园、扎根社区、联动文化场馆等多元途径,创新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非遗传承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西安暑期禁毒防艾宣讲团赴陕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西安暑期禁毒防艾宣讲团赴陕西

青春下乡送安康,禁毒防艾筑防线——西建大学子乡村禁毒防艾宣讲记 在毒与艾滋病威胁仍存的当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禁毒防艾护安康”暑期宣讲团,怀揣着使命与担当,奔赴陕西省西安市武功县,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乡村禁毒防艾知识普及之旅。 这支由多名热

古村保护新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洛南县助力非

古村保护新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洛南县助力非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 深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金鞍村鞑子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 “非遗活化背景下洛南鞑子梁石板房与豆腐文化协同保护研究” 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村民访谈和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甘肃花桥村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甘肃花桥村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开头 2025年8月4日至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花桥村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6人,赴甘肃省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开展实地调研。该村依托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三部曲”战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全域生态景区),从“烂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