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深入推进精准资助,2024年7月至8月,“资一束微光,助前程之路”社会实践队坚持问题导向,以“全域全程精准资助,聚心聚力立体赋能”为主题,共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渭南市临渭区、安康市石泉县、铜川市王益区、宝鸡市凤翔县、宝鸡市金台区等6县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精心筹备,整装待发
为增强资助政策宣讲效果,实践队将国家资助政策与西安理工大学资助政策相结合做成精美折页,详细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学校帮扶措施以及电气工程学院的资助育人项目,为后续宣讲做了充足的准备。
初心不忘,资助伴行
7月13日,“资一束微光,助前程之路”社会实践队前往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并开展国家资助课堂,以自身的求学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图景,从入学前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入学后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详细介绍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解答学弟学妹们关于资助政策、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规划问题,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们相信国家的好政策,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提高留守儿童对资助政策学习的积极性,实践团队采购了图书、零食等物资,并搭建名为“书海拾贝”的图书角。
寓学于乐,助力成长
社会实践团队于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资助政策知识竞赛、模拟申请流程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并使用前期制作的宣传折页以及PPT进行讲解,采用有奖问答的互动方式,更好地提升孩子们对资助政策的认知度,在乐中学,学中乐。
深入基层,加强宣传
为深入了解乡村学子的受资助现状及其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期待和建议,实践团队前往临渭区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并就问卷发放与访谈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调研实践报告,助力创新完善未成年人关怀体系的完善以及高校资助育人政策体系完善。之后,社会实践团队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当地居民对国家资助政策知晓度,并向他们分发资助政策宣传材料,积极解答疑问,广泛宣传讲解“奖、助、贷、勤、免、补”多元一体资助政策,让当地居民对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使资助政策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把党的温暖传遍千家万户。
倾心助学,倾力助梦
7月至8月,实践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渭南市临渭区、安康市石泉县、铜川市王益区、宝鸡市凤翔县、宝鸡市金台区的学校及社区进行政策宣讲,利用前期制作的PPT、折页、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等高效快捷的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提升宣讲力度,提高宣讲效率,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实现求学梦想。最后,社会实践队邀请本地受助学生现身说法,现场回答学生家长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疑问。
在此次 “全域全程精准资助,聚心聚力立体赋能”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资一束微光,助前程之路”团队的队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宣传国家助学政策,以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贡献青年的青春力量。队员们秉承着“讲清、讲懂、讲好”国家资助政策的决心,用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资助工作蓄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相信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传播帮助下,谱写新的青春篇章,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