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奔腾的水浪逐年清澈,黄河边上的产业蓬勃发展,黄河边上的人们喜笑颜开。为深入了解黄河治理之成效与黄河沿岸产业发展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沿黄涉农“大河之治”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大荔县的征程,并且深入探索黄河治理对沿岸村镇农业产业,特别是冬枣与沙苑子茶产业发展的影响。
黄河岸畔冬枣香
在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的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冬枣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令人赞叹不已。据示范站的宋民斗老师介绍,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建有中国红枣博览馆、科研楼、专家楼和设施栽培试验区等,具有完备的科研、办公条件;试验站聚集了育种、栽培、植保、植物营养、贮藏加工、农业气象等相关领域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多年来,大荔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长期合作联合建立了大荔冬枣实验示范站,长期有教授、研究生驻站,对冬枣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并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大荔县合作开发了“大荔冬枣精准施肥APP”。该APP提供了施肥建议、作物病害知识库等功能,帮助枣农更好地管理枣园,从而提升大荔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如今,大荔冬枣的设施栽培规模已达数十万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调研团队还亲身体验了冬枣的采摘过程,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农民的辛勤付出,更深刻理解了农民辛勤耕耘的不易与希望。
![]()
(图为实践团队与宋民斗老师合照。赵国祥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了黄河治理对冬枣产业发展的影响。据调研发现,黄河治理与冬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发展关系。一方面,黄河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冬枣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另一方面,冬枣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为黄河治理提供了更多资源保障。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为大荔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大荔县政府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加强黄河滩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使得黄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也为冬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宋民斗向调研团队讲解道。
实践团成员延凯歌同学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黄河治理与冬枣产业发展的联系。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沙苑子茶香沁人心脾
在大荔县的黄河边上有着一家新颖产业公司——沙苑红公司,该公司出售一种名为沙苑子的茶叶,它不仅具备多种药理作用,还能改善土壤、保持水土,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据了解,大荔县赵渡镇沙苑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沙苑子、种植、加工、仓储、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开发公司,他们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公司+旅游+互联网”发展的新路子,不但为当地打造了独具一格的产业名片,而且给大荔人民带来丰厚的收益。据负责人介绍,当地农民通过种植沙苑子这种经济作物可以比单一种植常规的玉米小麦等作物有多两到三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地农民的收入也给了他们更多生计来源的选择。“在照顾好自家土地的同时,也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交谈中说道。
实践团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制茶的工艺,见证了一颗沙苑子蜕变为茶的过程。在工间里可以看到银白色的自动脱种机器,可以有助于快速地将所需的种子部分从整株植物中分离,接下来经过至少五道到六道工艺去清洗除菌晾晒烘干等,再由工人分装并包装起来。该工序的系统化成熟化也进一步表示当地的植物收购量也十分可观。
![]()
(图为实践团队与沙苑红公司负责任人们座谈。延凯歌 供图)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田地里,实地观察沙苑子植物的种植和产业规模。可以见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遍地的作物农田,种植规模化但是并未完全机械化,作物仍然需要人工采摘。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机械化但是仍然有缺乏更高效的耕作效率和种植并未完全机械化和科学化。实践队员与负责人讨论后提出建议,寻找沙苑子种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点,打造智慧农业,实现智慧监控与机械化采摘。
据了解,曾有一年大荔县的收购量因为洪水淹田导致产量大幅度减少,随后在政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黄河治理的力度‘更上一层楼’,该公司也积极响应治理政策,产量逐年上升,出口量持续增长,经济稳步提升。同时也代表着附近的黄河治理也在某层面上进一步保护了农民们赖以为生的农田,并进一步给当地的农民的生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实践团成员汪选遥感叹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村镇经济的发展会有进一步发展。而在那碧绿色的田地中,皋土之上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日子好起来的盼头。”
此次的调研活动增加了成员们对黄河治理成效的认识,明白了生态促进产业发展的道理,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成功,成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在将来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黄河治理与黄河产业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颗冬枣、每一缕茶香都承载着农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见证着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