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探寻凤翔泥塑的非遗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4-08-28 浏览:

西安814日电通讯员苏宇煊)近日,在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热潮中,一群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充满朝气与热情的大学生走进了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深入探访凤翔泥塑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精神内涵。

 图为泥塑文化园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扬供图.png

图为泥塑文化园纪念碑。 张扬供图

凤翔泥塑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寓意而闻名。大学生们首先来到了当地著名的泥塑村,拜访了多位资深的泥塑艺人。在艺人的工作室里,娴熟的艺人带着他们亲眼目睹了从泥土到精美艺术品的神奇蜕变过程。后来他们回忆道“那些泥巴在艺人们的手里仿佛活了过来,一个个都有了生命。杂乱无章、软软塌塌的烂泥,摇身一变就成了狮子、老虎、猪、牛还有鸡。那一刻,艺人们就像是女娲在世,真怕他们捏出来的小动物们活过来吓人一跳。”

在与泥塑艺人的交流中,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执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讲述了自己一生与凤翔泥塑相伴的故事,表示,每一件泥塑作品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承和责任。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精神,让大学生们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手艺人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睿天供图.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手艺人交流 。 胡睿天供图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凤翔泥塑,大学生们还参观了当地的泥塑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展示了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艺术风格。通过参观,他们了解到凤翔泥塑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记忆。

们积极参与到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中,亲身体验泥土在手中的变化,感受创作的乐趣与艰辛。在实践中,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凤翔泥塑的非遗精神不仅体现在精湛的技艺上,更体现在传承者们的创新意识和对品质的追求上。在展示馆中,那面宽阔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且独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而那数不胜数、堆积如山的荣誉证书,就好似在骄傲地炫耀着独属于凤翔泥塑那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翔泥塑,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宝鸡市乃至整个国家一份璀璨耀眼、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些民俗工艺品可能是造型各异的泥娃娃,或是寓意吉祥的泥狮子,每一件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而那些荣誉证书,可能是来自各种文化展览的奖项,或是各级政府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正是这些,共同见证了凤翔泥塑的辉煌,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图为凤翔泥塑村手艺人所获得荣誉证书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睿天供图.png

图为凤翔泥塑村手艺人所获得荣誉证书展示。 胡睿天摄

“家有半升粮不为泥货忙”这句谚语反映了泥塑艺人在那个困难时期对生活感到无奈的心境。 当时,泥塑的价值极低,一个只能卖一分钱、二分钱或五分钱,艺人辛苦劳作却回报微薄,令人心酸。只要家里还有一点点粮食能充饥,人们都不愿意从事泥塑工作。这足以说明,在那个时候,做泥塑难以维持生计。 然而,当家中没有一点食物来果腹饱肚时,人们也只能依靠做泥塑来换米换面,以度过饥荒。这也侧面体现出,做泥塑这个活计,在当时仅仅只是比讨饭稍微体面一点点的手艺罢了。 例如,有的家庭可能已经到了几乎断粮的地步,才不得不拿起泥巴,开始制作泥塑,希望能换取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而那些还有些许存粮的家庭,即便生活也不宽裕,却仍不愿意选择做泥塑来谋生。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将把凤翔泥塑的非遗精神带回校园,传播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成员尝试制作的泥塑坯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睿天供图.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尝试制作的泥塑坯型。 胡睿天供图

他们希望能够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份非遗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次“探访凤翔泥塑的非遗精神”的三下乡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好像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现在这个时代逃不过被遗忘的风险,越来越少的有年轻人愿意接触这些文化遗产,不过相信通过越来越多的这种活动,不断地访问这些古老的艺术,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天之涯下
相关文章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