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访延安,探红色文化中的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8-30 浏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群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学子,组成一支“访延安精神,续红色血脉”实践队,于初秋八月,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这片被黄河温柔环抱的沃土,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孕育着新时代的希望。在这里,团队分别探访了烈士陵园和习主席当年作为插队知青的居住地——梁家河村。

实践队首先抵达了庄严的烈士陵园,这里静默地诉说着延川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壮丽篇章。陵园之中,三座陵墓巍然矗立,中央的杨琪烈士墓尤为醒目,其上精雕细琢,铭记着一位革命先驱的辉煌一生:从西北反帝同盟军的英勇队长,到陕甘边区游击队的杰出指挥,杨琪烈士以生命诠释了忠诚与信仰。两侧则是众多无名英雄的安息之所,他们的名字虽未一一镌刻,但那份为国捐躯的英勇与无畏,却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让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心生敬仰,肃然起敬。

“访延安精神,续红色血脉”实践队:成员在烈士陵园向烈士鞠躬.jpg

队员向烈士鞠躬

实践队来到梁家河村。这里不仅是习主席曾经插队的地方,更是黄河流域农村变迁的生动缩影。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了新生。从昔日物资匮乏、食不果腹的困境,到如今自来水入户、道路畅通、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梁家河村的变化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队员们亲眼目睹了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发展的累累硕果,体验了乡村旅游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了新“四会”建设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的强劲动力。

在探访习主席旧居的过程中,那些简朴的院落、质朴的窑洞,仿佛时光机一般,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窑洞,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段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时光里。习主席那句“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在队员们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种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他们为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808010754.jpg

队员在梁家河村听村民讲故事

近年来,梁家河村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的典范。正如他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子们深刻领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吴卓聪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