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群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学子,组成一支“访延安精神,续红色血脉”实践队,于初秋八月,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这片被黄河温柔环抱的沃土,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孕育着新时代的希望。在这里,团队分别探访了烈士陵园和习主席当年作为插队知青的居住地——梁家河村。
实践队首先抵达了庄严的烈士陵园,这里静默地诉说着延川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壮丽篇章。陵园之中,三座陵墓巍然矗立,中央的杨琪烈士墓尤为醒目,其上精雕细琢,铭记着一位革命先驱的辉煌一生:从西北反帝同盟军的英勇队长,到陕甘边区游击队的杰出指挥,杨琪烈士以生命诠释了忠诚与信仰。两侧则是众多无名英雄的安息之所,他们的名字虽未一一镌刻,但那份为国捐躯的英勇与无畏,却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让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心生敬仰,肃然起敬。
队员向烈士鞠躬
实践队来到梁家河村。这里不仅是习主席曾经插队的地方,更是黄河流域农村变迁的生动缩影。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了新生。从昔日物资匮乏、食不果腹的困境,到如今自来水入户、道路畅通、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梁家河村的变化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队员们亲眼目睹了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发展的累累硕果,体验了乡村旅游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了新“四会”建设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的强劲动力。
在探访习主席旧居的过程中,那些简朴的院落、质朴的窑洞,仿佛时光机一般,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窑洞,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段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时光里。习主席那句“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在队员们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种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他们为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队员在梁家河村听村民讲故事
近年来,梁家河村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的典范。正如他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子们深刻领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