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筑梦”红色工业实践团,一行7人赴素有“秦蜀咽喉”之称的凤县、“中国工合城”宝鸡两地开展“红色工业淬匠心,技能筑梦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线上问卷,深入了解青年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现状,依托宝鸡凤县等地区丰富的红色工业资源,将社会实践落实落细。赓续航天精神、砥砺强国担当,坚定职业信念;探寻工合宝成历史、淬炼红色匠心,树立职业目标;访谈能工巧匠、烙印红色基因,培养职业精神操守;投身志愿服务、技能筑梦青春,提升职业技能;深入一线企业、熔铸强国力量,指明职业方向。致力于发挥陕西红色工业资源优势培育高职学生坚定技能报国信念,走技能成才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凤县双石铺新民街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赓续航天精神、砥砺强国担当,坚定职业信念
实践团师生第一站来到凤县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进行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实践,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线上线下同频、党史宣讲、重温入党誓词、红歌传颂、随机访谈方式,充分发挥了航天精神和三线精神强大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教育引导实践团成员学用贯通、以知促行。通过学习、实践和体悟,重温三线建设,赓续航天精神,砥砺强国担当,立志技能报国,坚定青年“所悟所学献给祖国”的理想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航天六院旧址内重温入党誓词。
探寻工合宝成历史、淬炼红色匠心,树立职业目标
为追溯现代职业教育源头,传承工合精神,实践团来到工合运动发祥地双石铺镇工合旧址、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探寻工合运动在凤县和宝鸡的历史。与凤县工合旧址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农合与工合区别”“工合精神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契合”等话题。与工科院校实践队员分享实践目标、专业知识、借鉴学习;同时,在申新纱厂办公旧址跨越时空的演绎了一场《回溯历史瞬间》的穿越短片,深刻体悟了“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和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此筑牢信仰之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合工作人员探寻工合历史。
图为实践团在灵官峡宝成铁路遗址重温宝成铁路通车振奋人心的历史画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冲正在进行红色工业主题调研。
寻访大国工匠、赓续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精神操守
实践团前往中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寻访大国工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彭建军。通过走进生产一线,感受智能制造;对话央企劳模,领略工匠精神;畅谈寻访感受,争当时代新人。切身感悟工匠劳模精神,培养青年学生“崇德辨惑”的精神操守。
图为寻访对象——彭建军。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话央企劳模,在交流中感受榜样力量,汲取前行动力。
图为大国工匠--彭建军师傅奖章荣誉展示。
投身志愿服务、技能筑梦青春,提升职业技能
实践团代表学校与凤县团委达成协议共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依托电气专业知识,通过安全用电科普、义务维修电器等形式,使每一位实践成员,通过身体力行的志愿服务,坚定了用技能与双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坚决信念,使社会实践转化为扎实的理论学习、凝心聚力的精神淬炼。
图为实践团成员志愿为居民上门维修电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为小朋友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科普。
图为实践团与凤县团委共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合影留念。
深入一线企业、熔铸强国力量,指明职业方向
实践团走进宝鸡一线企业,深入生产车间,强化实操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实践团成员走进“中国钛谷”,通过参观宝钛展览馆,领略宝鸡龙头企业风采;优秀校友座谈,分享职场感悟等方式,有效激发学好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助力实现中国智造强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图为实践团深入一线生产车间参观学习。
图为成员们走进宝钛展览馆领略宝鸡龙头企业风采。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宝钛校友交流座谈,进行思想的碰撞与经验分享。
此次红色工业实践,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之需,以点滴努力在凤县、宝鸡成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课”。红心向党、匠心筑梦。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熔铸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技能,用更坚定的决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奏响新时代职教青年技能报国时代强音!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