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研究实践团”在陕西杨凌田西村展开了第四天的实践活动。当天的主题是“生态空间国土空间价值提升”,实践团成员怀揣着对生态文明的敬畏与向往,深入田西村的每一个角落,探寻生态空间的价值与潜力。
清晨08:30,实践团成员已经整装待发。他们确认了生态空间调研的重点区域和路线,并分发了调研表格和数据记录材料。随后,实践团分组对村庄的生态空间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仔细考察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记录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如污染、破坏等,并特别关注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每一份数据和观察结果都凝聚着成员们的辛勤汗水,体现了他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短暂的茶歇后,实践团成员立即投入到生态空间问题分析与讨论中。各小组汇集调研信息,共同分析生态空间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提升策略。他们的讨论热烈而深入,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午餐及休息后,实践团成员再次集结,开始了生态修复与提升方案的制定工作。他们根据上午的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了生态修复与提升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措施和预期效果,还详细列出了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在15:00至16:30的时间段内,实践团成员在村民的协助下开展了生态修复实践活动。他们植树造林、清理河道、进行垃圾分类与处理,以实际行动提升生态空间价值。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赏,也为田西村的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一份力量。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返回集合点进行了调研小结。他们汇报了生态修复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并讨论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他们的总结和反思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指导。
晚餐后,实践团成员继续完善生态修复与提升方案,并准备了方案汇报材料。在19:30至21:00的时间段内,他们向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汇报了生态修复方案,并收集了反馈意见。他们的汇报得到了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为方案的后续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