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传承精神,方能砥砺前行”。7月8至9日,西安邮电大学“七十五载耀初心,矢志奋斗谱华章”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开展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参观习仲勋纪念馆与渭华起义纪念馆,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
学习先辈事迹,弘扬爱国情怀
“学党史、颂党恩、开新局、当先锋”。8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习仲勋纪念馆。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历史实物展品,队员们见证了习仲勋同志从青年时期举行兵变,到领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再到推动改革开放的革命历程。这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队员在影音室内观看了纪录片《群众领袖习仲勋》,使其更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到了习仲勋同志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随后,实践团队前往习仲勋陵园,全体队员肃立,面向习仲勋同志坐像默哀,表达对习仲勋同志的深切缅怀。
图为实践队员在习仲勋纪念馆参观
在此次学习参观和缅怀活动之后,队员们纷纷表示,习仲勋同志的革命品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缅怀渭华英烈,传承革命精神
9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渭华起义教育基地。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起义的枪声响彻西北,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影响最广的武装起义。在纪念馆前方是一座巨大的“西北工农革命军”铜像。队员瞻仰铜像后进入渭华起义陈列大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起义的波澜壮阔和革命先烈的英勇形象,使队员们切实感悟到“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渭华起义革命精神。
在起义旧址展区,砖石铺砌的长20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十五个大字让成员感受到了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不朽篇章。随后,队员来到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在“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队员们向在渭华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举行了悼念仪式,深切缅怀革命先驱,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图为实践队员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不仅是一次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铭记红色历史,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灵魂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每一块石碑、每一件展品都镌刻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前合影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赓续红色革命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