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爱国主义实践团于7月17日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事变纪念馆开展调研活动
2024年7月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简称信控学院)发起并组织了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爱国主义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深入调研和缅怀历史为主题,特别前往了西安事变纪念馆,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和细致研究,探讨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张学良与杨虎城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以及他们在保护历史遗迹、传承红色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此次活动为期十天,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实践。
西安,这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都,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现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在这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们的英勇决策与坚定立场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使得这段历史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内,收藏了丰富的革命旧址和珍贵文物,展示了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传扬着革命精神。
《救亡情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号外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他们不仅领略了纪念馆内庄严的氛围,还深入了解了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光辉事迹。通过聆听讲解和观看展品,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带着孩子的家长。这些家长希望通过参观让孩子从小了解这段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在参观张学良、杨虎城纪念馆时,实践团成员们被馆内庄严的氛围所深深感染。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巨幅画像,他们目光坚定,神态威严,令人肃然起敬。画像下方是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和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
张学良、杨虎城人物画像
团队成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员的叙述,细致观察每一件展品,深刻感受着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这时,几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引起了实践团成员们的注意。他们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讲解历史事件,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种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动。
实践团成员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在继续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张学良与杨虎城在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展现了他们勇敢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决心。
杨虎城会客室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调研走访,深切体会到保护和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保护和发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新时代的鼓舞和鞭策。正如历史所教导我们的那样,传承和弘扬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在新时代的号角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追寻理想与信念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历史篇章。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