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周嘉慧)2024年8月23日,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此次活动旨在探索和记录当地独特的非遗文化,揭示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调研团队希望通过此行,更好地理解和传播非遗文化,提升当地公众的文化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调研团队怀着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精神抵达山阳县,首站来到了山阳县文化馆。在此,团队成员与馆长进行了深入交流。馆长系统地介绍了山阳的非遗文化,并详细解读了其重要性。这段交流让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非遗文化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体现,还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馆长通过生动的故事与丰富的实例,展现了非遗文化在当地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图为馆长带团队成员参观文化馆
在文化馆的参观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山阳县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当地人民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山阳县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令成员们感到震撼。通过与馆长的交流,成员们了解到山阳县目前拥有31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这不仅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表明了当地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记录这些非遗文化,旨在为未来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馆长进行访谈
在对山阳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后,调研团队群策群力,提出了几项建议,旨在进一步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首先,建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和线上展览,将山阳的非遗文化推广到更广阔的范围;其次,通过举办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提高对非遗产品的宣传效力,让非遗文化更加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三,建议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提出加大对非遗文化宣传和资金支持的合理要求,为非遗保护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最后,通过校园与社区结合,广泛推广非遗文化,提升当地学生的认知和热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馆长合照
此次调研活动,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传承的重要性,承载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团队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并热爱非遗文化,努力推动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呼吁更多人共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
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更是提升自我能力和意识的重要契机。团队成员通过了解当地文化,深刻体会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与保护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希望将社会发展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保护、展现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新生力量。同时,成员们期待通过此次实践,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共同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努力。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