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长安大学 2025-07-13 浏览:

长安大学“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路径,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韩城“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韩城市新城办五星村手工艺非遗工坊,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座谈交流,深入学习非遗历史文化,聆听传承人故事,切身感受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 

图1.jpg

当日中午,实践团队抵达新城办五星村手工艺非遗工坊,受到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制作技术代表传承人马玲仙和郭莉的热情接待。在郭莉的带领下,团队首先进行了沉浸式学习。郭莉细致介绍了韩城布艺瑰宝——布老虎和手工印染的历史与工艺,并展示了虎头枕、韩城串串等独具特色的布艺民俗用品。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不仅承载着韩城人民对平安、快乐、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更成为五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支撑。

图2.jpg

图4.jpg

为加深实践感知,两位老师特邀团队亲身体验布老虎制作。马玲仙和郭莉亲自示范,详细传授了缝制布老虎中的关键技艺“藏头针缝法”。实践队员们认真跟学,亲身体悟着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精妙智慧。

图7.jpg

图6.jpg

随后,郭莉与实践队员围绕“非遗布艺的守正创新”、“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座谈交流。她提出要通过挖掘文化内涵、保护传统技艺、适应时代发展、拓宽宣传手段等多方面举措传承非遗,探索“非遗+产业”发展路径,打造特色品牌,增加村民收入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从她的话语中,实践队员感受到她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以及对非遗兴农的坚持,正是这份坚守与热忱,推动着她不断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

图8.jpg

图9.jpg

通过今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触摸到传统非遗的温度,也了解到文化引领乡村发展的现实探索。那些指尖流转的布艺手工,是乡村深厚的文化底气,更是点燃产业发展的火种,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并助力非遗传承,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绽放更璀璨光彩。

图10.jpg


责任编辑:孙昱寒
相关文章
寿宁“红绿融合”新范式:一座廊桥的文旅增值链——西

寿宁“红绿融合”新范式:一座廊桥的文旅增值链——西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青年返乡创业激活乡村新动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

青年返乡创业激活乡村新动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开展科

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开展科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实践团赴延安追寻红色足迹、

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实践团赴延安追寻红色足迹、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