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长安大学赴湖北武汉“初心映江城・闯将建新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土地堂社区,开展党建交流活动、走访调研土地堂西甜瓜产业基地、为当地瓜农提供志愿服务。本次走访调研旨在通过与社区党组织的经验交流,汲取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群众中锤炼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基层一线绽放光彩。
江夏区土地堂社区坐落于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南部,该社区素有“湖北西瓜王,江夏土地堂”之称,声名远播,但道路拥堵、建筑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土地堂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贯彻“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城镇面貌、特色产业、治理模式等领域探索农村完整社区建设,推动土地堂全面振兴,重塑“湖北西瓜王”辉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农村社区。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社会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土地堂社区党建成果长廊,该长廊详细展示了土地堂社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特色做法。土地堂社区探索以党建引领明确“一条复兴路”、统筹资源明晰“一套路线图”、四方联动筑牢“一支攻坚队”,秉持“五共”理念聚焦“一部变形记”、传承记忆打造“一座印象馆”的“五个一”模式推进农村完整社区建设。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中心渠综合整治工程,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患问题;搭建“龙泉卫士”红色微驿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协商议事,发动群众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社区。
随后土地堂社区党委书记董刚、党委副书记陈吉康与社会实践队围绕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开展座谈交流。董刚介绍土地堂社区建立“123”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紧紧把握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这一主题,畅通平安建设、信访、网格小循环以及政法及执法、党群、农业、城建、民政等相关条线大循环,通过这种层级分明、全面联动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董刚说道:“党建工作渗透在基层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所有的生活琐碎都需要党建引领”,他提及为在暑期帮助照顾与托管留守儿童,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安全,土地堂社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发动多元力量、多方协调,实施“爱心换爱心”特色举措,联合武汉当地高校成立暑期学堂,实现家校社区受益最优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社区副书记陈吉康的带领下实践队实地参观乡村振兴取得的特色成果,包括洪水治理、街道风貌、暑期托管等。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解决中心渠片区多年渍水顽疾时,社区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资金,街道和社区负责人逐户走访做拆迁工作,并发动街坊四邻共同参与。最终,通过 “居民说事、成员议事、组织解事、大家做事” 机制,顺利推动6名户主在拆迁协议上签字,使长达1.65公里的河道治理、新建护岸、景观提升等工作得以同步启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
下午社会实践队来到土地堂西甜瓜产业基地,了解西瓜种植的先进技术、调研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身体力行参与西瓜育种。走进西甜瓜产业基地,眼前一亮的是成堆的黄皮西瓜,瓜农伯伯热情地切开西瓜给实践队队员品尝,在炎炎夏日感受来自瓜农伯伯们用汗水和劳动浇灌出的解暑神器,让队员们最直观地感受土地堂西瓜王的魅力。
随后,社会实践队走进西甜瓜种植大棚,瓜农伯伯自信且骄傲地介绍了土地堂西瓜的“四奇”。第一奇奇在悬空结果。西瓜采用吊蔓的方式,长在半空中;第二奇奇在绿色健康。种植全程用的是有机肥,大棚严丝合缝,很大程度避免了虫害和病菌污染;第三奇奇在众多种类。基地中育种了六十多个西瓜品种,有黄麒麟、甘美4k、8424等多个品种;第四奇奇在一年多季。土地堂西瓜一年能结三季瓜,年产能达到每亩一万多斤,秋季也有新鲜西瓜上市。这让队员们深入了解到土地堂西瓜的特色与优势,也深刻感受到“湖北西瓜王,江夏土地堂”这个金字招牌的来之不易。
最后,瓜农伯伯亲自教授队员们如何挑选西瓜种、播撒西瓜种等育苗工作,在其手把手的教导下,队员们很快掌握拈籽育种技巧。所有人蹲下身子,手里捧着种子,将其一颗颗放进泥土中,希望有朝一日生出瓜藤、长出瓜叶、瓜熟蒂落,结出甜蜜的果实。因种植要求,大棚里只有两台风扇,队员们才几分钟就已汗流浃背,但这些瓜农们却在这里要待上一整个夏天,队员们更加体味到农业种植的艰辛与不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队员们心中更加具象化。
以党建为桥,让长安大学学子与土地堂社区紧密相连,在思想碰撞中,既为社区党建注入了青春力量,也让学子们在基层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理解。而身体力行的实践路径,更是将实际行动融入乡村振兴的肌理。从党建经验的交流互鉴到西瓜大棚的劳作帮扶,每一份付出都在书写校社协同的动人篇章。希望这份联动的力量持续生长,以更深的交流、更广的合作、更实的行动,让党建引领的火种照亮基层治理的前行之路,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沃土。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