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古建听风,草木传语:一堂浸润心灵的行走思政课

长安大学 2025-07-17 浏览:

古建听风,草木传语:一堂浸润心灵的行走思政课

日头西斜,晋祠的古柏在光影中舒展枝叶,植物园的温室正酝酿着四季的生机。为深入感悟历史文脉与生态保护的共生之道,7月13日下午,长安大学赴山西太原“青年智造创绿城,碳路先锋拓新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太原晋祠景区与太原植物园,在斑驳古迹中触摸文明的根系,于草木葱茏间探寻生态的智慧。

晋祠深处品文脉:穿越千年的“活史书”

未时三刻,实践队踏入晋祠景区的朱门。圣母殿内,宋代侍女像静立如昔,那些流转于衣纹间的褶皱,藏着宋代工匠指尖的温度与巧思;院中的周柏虬曲苍劲,三千年风雨在其表皮晕染出深褐的年轮,默默见证着晋阳大地的晨昏更迭。“鱼沼飞梁”的十字古桥如凌波玉带,这种国内独有的建筑形制,让石与水、刚与柔在此达成奇妙的平衡。行至难老泉边,汩汩清泉仍如上古时一般奔涌,滋养得两岸草木愈发葱茏。“永锡难老”的匾额在午后光线下泛着温润光泽,与旁侧现代节水设施的金属质感相映成趣——古老泉脉与当代技术的相遇,恰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队员们恍然读懂:所谓文脉传承,从不是封存过往,而是让千年前的智慧,在今日的土地上依然能生长出蓬勃的生机。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参观晋祠景区

植物园中探生机:探索自然的生态智慧

告别晋祠古韵,实践队走进太原植物园,目光先被三座木格圆顶温室吸引——它们如巨型生态宝石,以双曲层压木梁撑起超90米无柱空间,创下世界同类木构纪录。灰白墙面的入口电梯配着科幻悬挑立面,勾勒出椭圆天空;穿圆形结构的扶梯随光影变幻,似星系光环流转,建筑的未来感与艺术感扑面而来。

更动人的是藏在细节里的可持续智慧:温室设计紧扣本地气候,借穹顶形态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室外宿根花卉园里,耐旱景天铺就绿毯,耐阴玉簪缀满石缝,乡土植物自循环省去频繁灌溉。

这片曾是煤矿遗址的土地,如今用生态修复焕发生机,用建筑与自然的共生诠释智慧。实践队触摸着木构纹理,望着植物与建筑相映成趣,实践队懂得了让废弃地重生,让设计融于自然,便是最生动的生态答卷。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参观太原植物园景区

暮色渐浓时,实践队的行程画上句点。晋祠的古建与植物园的草木,看似相隔千年,却共同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守护历史的根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也要学习自然的智慧,用科学手段守护生态平衡——这便是太原给予青春的又一份深刻启示。


责任编辑:长安大学赴太原实践队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