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珊)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返家乡创业提供实践参考,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为主题,以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为目的,对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的张王庄村村干部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大棚经济发展现状与老年人生活保障情况。
实践团成员在和张王庄村干部的交流中知悉了村庄的人数、占地面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实体酒店商铺的租赁,并且了解了他们选择“农旅融合”路径的原因。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张王庄村村干部
在实践团成员们与干部采访的过程中,又了解到张王庄村采取低产林改造模式,多次向政府请求开发,最终形成了张王庄村提供土地,林业局免费种树,后续由村里自行管理的开发模式。种植园内不仅种植品种丰富,种类有桃树、杏树、葡萄、樱桃等,而且占地面积大,达三百亩以上。在经营形式上,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个体经济的模式运营采摘园,后续还将利用土地资源搭建露营空间,丰富体验项目,构建“采摘——制作——享用”的完整体验链条,增强游客的互动感与体验感。
实践团成员们采访了采摘园主人,他提到,种植园专程聘请山东技术员进行指导,选用太空种子进行南瓜品种的改良,并且带领实践团进行实地采摘,亲身感受种植园的采摘运作模式。他还说,园内果蔬也主要用于发展园内采摘,而非对外售卖,这种形式极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种植园调研并参与采摘
在交流中,村干部提到,希望更多青年能够返乡创业,带着技术和创意回到乡村,助力当地发展。把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结合,关注乡村文化,在实践中成长,从基层汲取养分,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互助幸福园
张王庄村还成立了互助幸福院,既响应政府经济要求,也源于张王庄村自身需求。其中65-80岁老人共70多人,日常就餐约60人。实践团成员实地进行参观,在墙上贴的温馨标语中感受互助幸福院的暖心服务,随后翻看菜谱,在从未重复的营养食谱中了解老人们的饮食。互助幸福院每日饭菜品种不同、品质高,营养均衡,避免老人因为勤俭节约而吃剩饭的情况发生,提供了餐饮保障。老人的子女们也高度支持,因为互助院不仅可以让他们放心,还减轻了他们的养老负担。并且互助院在各个节日,会组织老人进行聚餐,并开展唱歌、跳舞、秧歌、小品等活动,愉悦老人心情,缓解寂寞的感觉,使互助院的氛围变得温暖融洽。
在访谈与调研的最后,张王庄村村干部们承诺将持续努力,为老人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保障,不断减轻了在外务工子女的养老负担和压力,吸引其能、返乡创业,助力乡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系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实践团成员通过与村干部深度访谈、探访幸福互助院,实地感受乡村治理新貌与关爱老人保障安全的方案,以近距离观察乡村发展实践的方式,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