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丨智慧营建传古韵,绿染商山焕新颜:长安大学实践队赴陕西商洛柞水县药王堂村采集传统营建智慧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相关要求,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挺进秦岭腹地,抵达柞水县药王堂村,开启了以挖掘地方特色建筑智慧、提炼低碳营建方法、调研绿色技术落地实践为核心任务的社会实践征程。
实践队深入村庄内部,参观学习当地特色建筑,搜集整理当地特色传统技艺;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调查当地居民对于地方特色建筑技艺与绿色技术的认知及意愿度。调研揭示出一个关键矛盾:村民对代代相传的建筑特色如数家珍,却普遍未能清晰辨识其蕴含的低碳价值;同时,对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的普及怀有热切期待,但现实中仍高度依赖传统柴火燃料。
实践队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随后,实践队与药王堂村长齐鸣召开对接座谈会,围绕村庄现状、传统建筑及绿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齐鸣村长指出,太阳能、沼气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在村中尚未推广使用,村民仍以柴火等为主要燃料。此外,对于建筑形式齐鸣村长强调到即使是同一镇内,不同村落的建筑形态特征也可能大不相同。
实践队与村长召开对接座谈会(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会后,在齐鸣村长的带领下,实践队深入考察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夯土建筑,参观过程中,齐鸣村长介绍到,当地传统建筑多以单体建筑为主,其建筑布局暗藏着我国传统文化“以左为尊”礼仪精髓:以厅堂居中、左设尊位主卧、右置客卧。通过与屋主的沟通交流,团队成员对于夯土技艺的实用细节、建筑风貌的独特语言及其承载的地域特征有了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与当地村干部、居民合影(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